我国奶业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一是面对消费升级、健康化的市场需求,品质升级势在必行;二是在资源不足的约束下,需要不断推动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节本增效;三是加速融入全球奶业,进一步提升国际话语权。新形势下,我国奶业如何构筑行业发展新业态?日前,在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中国)有限公司组织的有关会议上,来自业内的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近来,随着玉米、豆粕、苜蓿等饲料的价格上涨,国内奶牛养殖业呈现出成本居高不下的态势,同时与国外相比,我国牛奶却缺失价格优势,导致整个产业链条竞争力不足。
“要实现更大的规模化、工业化、标准化,通过综合配套可使我国奶业生产更具有竞争力。”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韩春林认为,以管理手段,实现整个链条的专业化和规模化,让上游养殖端具备盈利的空间,推动成本持续降低,可以让牛奶终端价格更具吸引力,让更多人能喝得上更高品质的牛奶。
种养结合更能实现养殖业效益统一
一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业都存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难以有机统一的问题。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多次强调指出,种养结合是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科学规律,走种养结合的发展道路更能充分发挥我国奶业优势。此次会议上,他再次提出,“中国奶业的规模化发展是总体趋势,但多大规模是适合规模,关键在于牧场能不能做到种养结合。”
如1万头奶牛没有配备1万或2万亩地,青贮便无法就地解决,饲料则需要依靠远距离运输,那么养殖成本就会增加。此外,1万头奶牛的粪污量也很大,需要足够的土地进行消纳。“因此,走种养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奶业未来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李胜利举例分析。
同时,李胜利表示,我国奶业产区和销区错配,奶业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北奶南运”以及养殖场与加工厂分离的问题依然存在。此外,原材料同样存在产区和销区错配的问题。而产区销区错位就会对物流的依赖性比较大。如果遇到疫情封路等特殊情况,将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奶业养殖应根据地方市场资源,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才能更健康、可持续发展。
李胜利表示,奶牛养殖区域要注意与加工企业和消费市场的距离,同时不能忽视与饲料区和主销区的紧密联系,尽量做到短距离运输。“养殖模式要因地制宜,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约束条件进行规划。”他建议。
提升奶业管理效率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大动物疾病诊疗中心主任马�表示,牧场生产流程漫长复杂,因此整个牛群的管理和提高各部门的协作效率就格外重要。
马�提出,牧场需要从管理者抓起,逐层重视对牛群健康的管理,这是保障牧场未来竞争力的基础条件之一。“现在大部分牧场以结果考核为导向进行管理,尤其是集团化的牧场。”马�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分层级来看,如对一线员工要抓好过程管理,对管理者则要抓好结果管理,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推动牧场发展。
作为奶业生产的根基,奶牛良种直接影响到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现代奶业发展之路中,抓好奶牛品种遗传改良和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是首要工作。”会议上,专家再次强调,打好奶牛种业翻身仗,更需要多方发力,科研和产业结合,组成育种联合体,促进奶牛种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奶牛育种要考虑如何在体型鉴定和全基因组选择上下功夫,让奶牛不但长得好,内在品质也好。此外,要加强优秀核心母牛群建设,通过优秀核心母牛群的建设来拉动种公牛的选择。”马�表示。
展望奶业未来,机遇期下我国牛奶消费必然迎来进一步增长,产业链各方保持和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未来奶业要逐渐理顺种养的关系、种业的关系以及奶业供应链的关系,尤其是加工端和养殖端之间的利益联结,在效益好时,二者共同发展;在效益差时,加工企业应该更好地保护奶源,打造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李胜利表示,未来,只有随着奶牛养殖水平的不断提升,高养殖成本的现状才能得到较大改善,中国奶业才能更具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