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独一代”“独二代”日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家中的 “小太阳”。爱子心切的家长,真是恨不得把整个世界都给这个“唯一”,希望他能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孩子刚说要什么东西,家长就买来一大堆,各种型号、各种颜色;孩子一有什么不舒服,两个甚至六个成人就一起聚拢过来,恨不得替孩子生病……这种没有“缺憾”的生活,对于孩子的成长意味着什么呢?如果弊端多多,何种教养方式更可取呢?
特殊照顾,不利于正常的社会化,应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孩子虽然弱小,但从整个家庭的结构来看,却仍然是个普通的家庭成员,如果一直生活在特殊关照之下,长此以往,很容易让他们获得这样一种意识:“在这个家里,我就是一个中心,大家都应该围着我转,我的意志就是他们行为的指南,想要什么,他们就应该给我什么,如果不能满足我,我就可以跟他们闹。”任性的性格也许就此萌芽。
所以,正常的做法应该是摆正孩子的位置,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家庭成员,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提供什么物质水平的教养条件;有适合他年龄的家庭义务,就放手让他承担;不合理的要求,坦然拒绝,即使要求是合理的,也不过分满足,让孩子有机会经历正常家庭成员的困顿与惊喜。这样,孩子走出家门后,所面对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家庭生活环境才不至于有太大的落差。
挫折缺位,不利于缩短社会适应期,应让孩子经历必要的困境
当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时候,家长其实在无形中就给他这样一种教育:生活中是没有挫折的;不需要付出努力也能有所收获。显然,这样的“教育”过程,已经人为地为孩子去除了生活中的挫折,难以让孩子见识生活的本来面貌,也剥夺了孩子对抗挫折的机会。
另外,如果孩子不需努力,仅仅凭自己的弱小,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想要的东西,对于他们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不好的影响。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凭借弱小寻求庇护,失去自我发展的力量,不利于他们直面生活的挑战,积极适应。
总之,对孩子百依百顺,就无异于在爱的名义下,做着不利于孩子发展的事情,应该尽快停止。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则是一件大事。”如何让我们的爱具有教育性,则是每个家长都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