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云香 四岁孩子的妈妈,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本文选自作者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微信号:bitpress)出版的《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
人与人之间有各种不同,你有这样的观点,我完全可以有那样的观点;每个人的观点都很重要,我们不需要为了附和别人而放弃自己的观点,我们也不能强迫别人认同我们的观点;观点的不同可以通过平等、尊重的方式进行沟通,即使无法沟通,不同的观点也是可以共存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将会学到分清界限,尊重他人的界限,尊重自己的界限,这是界限清晰的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我们几个朋友建了个育儿群,无事时大家开始诉苦。甲说:“我结婚八年了,前面七年我和我老公吵架的次数加起来都没有这一年为了孩子吵得多!”
乙说:“我家更惨,原来我和我婆婆关系很好,结果有了孩子以后,我们吵得几乎水火不容了!若不是孩子实在没人带,我真是再也不想见到他了!”
丙说:“别说婆婆了,我妈帮我带孩子,整天也和我吵,我的烦恼照样不少!”
……
有了孩子以后,仿佛家庭矛盾瞬间激化,和老公吵,和婆婆吵,和自己亲妈吵,和保姆吵,女人一下子变成了一只护犊的刺猬,对谁都不放心,觉得谁带孩子都带得不好,唯有自己亲手带,唉,其实自己也带不好!
现在家庭孩子少,孩子往往就是家庭的中心,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孩子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育儿理念,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理,这样带孩子不吵起来才怪!
其实我家从前为了孩子也没少闹矛盾,从孩子出生当天,我们就开始吵架,我坚持母乳喂养,豆爸总是想偷偷摸摸地添加奶粉;我崇尚自由散养,豆爸想要管教孩子,让孩子出人头地;我对孩子总是和风细雨、温柔有加,豆爸则时不时会吼孩子;我允许孩子吃零食,豆爸则严令禁止……
有一段时间,我们因为孩子的问题矛盾重重,几乎感觉到两个人走不下去了,那时最困扰我的就是豆爸有时候会凶孩子,明明可以好好拒绝的,他非把话横着说出来,当时我的想法是:你凶我可以,凶我孩子?绝对不行!
记得那时我非常迷茫,还曾就这个问题请教了老师,老师问我:“女人至阴至柔,男人至阳至刚,这是先天气质的差异,你希望你的老公像你一样对孩子温柔地说话,否则,你就要跟他吵架,那么他如何体现他的阳刚?他如何体现一个父亲的力量?你的儿子又从哪里学到作为男人应有的气概?”
老师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一直认为豆爸那样对待孩子是完全错误的,可是我要求他完全按照我想的来做就不是错误的吗?就像很多人埋怨老一辈的育儿方式有种种错误,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新式育儿法,更人性、更先进,可是谁又能说我们年轻一代的育儿方式一定比老一辈的好?
就比如,我们看不惯老人总是说“别动”“别跑”,觉得他们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可是有多少年轻的父母自己整天安排孩子:“你玩这个吧!”“你和谁谁谁一起玩吧!”或者走到另一个极端,什么都不管,给孩子毫无规则的自由。
我们指责老人:“孩子摔倒,您不能去扶他,要让他自己起来!”而我们则表面正气凛然,实则冷血地使用我们的新方法:“宝贝,请你自己起来,勇敢的孩子需要自己起来!”
我们觉得老人看见孩子哭就妥协是不对的,我们自己则为孩子设置所谓的“暂停角”,要求哭泣的孩子去“暂停角”一会儿,哭够了再回来。殊不知,任何形式的暂停都是一种爱的剥夺,谁能说,我们的方法就一定比老人的高明。
我的观点是:既要划清界限,又要真实地表达自己。所谓划清界限,就是指我们要弄清楚哪些事情我们该管,哪些事情不该管,如果该管,也要清楚地知道怎么管;所谓真实的表达自己,是指拥有并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不同意就是不同意,不要为了统一战线而违心地同意对方的做法。
经过几次这样的事情以后,孩子自然就能明白妈妈的界限在哪里,有界限才会安全,孩子真正喜欢的是有界限的成人,所以你完全不用担心将来孩子不跟你亲密。对于老人,我们可以选择事后解释,我们尊重他们,但我们有自己的界限,或许老人当时不舒服,但经历几次类似的事件以后,他们很快就会学会尊重我们。
*本文由三优亲子妈妈悦读栏目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