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职在家四年了,虽然我一直觉得陪伴孩子长大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幸福的事业,但是偶尔也会有点小小的失落。
看着孩子和睿睿一般大的宝妈们相继回归工作,我开始和一群姥姥、奶奶们混在一块儿陪孩子玩,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
看着邻居家的我们一个个穿着职业装、蹬着高跟鞋匆匆赶路的背影,我就整天平底鞋牛仔裤不是买菜就是接送孩子,偶尔会有点怀念曾经脚蹬高跟鞋风风火火出入写字楼的时光。
人就是这么不知足!于是,我开始寻求出路,为日后“出山”做准备。去年,为了备考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大概有三个月的时间在用功学习——复习、背书、写论文、做习题。在那期间,除了上午陪睿睿玩耍之外,下午和晚上睿睿基本都和阿姨腻在一块儿,吃饭、睡觉都由阿姨包办。我就不用哄睿睿吃饭、不用陪睿睿睡觉了。充分的睡眠和时间,换来的是充足的精力和大把的自由时间。
可以看看我一天的作息表:
7:00起床、洗漱
7:30叫醒杭杭、杭杭洗漱
7:50送杭杭上幼儿园、买菜
8:30早餐
9:30带睿睿出门玩
12:00回家吃饭
13:30学习、写作
16:30接杭杭放学、玩耍
18:30回家吃饭
19:30学习、写作或陪大家玩
21:00给孩子们洗澡、自己洗漱
22:00上床讲故事
22:30大家睡着
三个月后,我顺利通过了考试。可是,睿睿却离我越来越远。
我们的阿姨是天下最爱孩子的阿姨,甚至会比奶奶更加疼爱睿睿,所以把睿睿交给阿姨,我原本是非常放心的。
可是,三个月时间过后,我忽然发现,阿姨无条件的疼爱让睿睿脾气见长,同时也添了不少坏习惯。原本乖乖吃饭的睿睿不好好吃了,阿姨得到处追着喂;原本什么都好说的睿睿不听话了,不高兴起来扔这、扔那,并且我一纠正他的行为,他就委屈地找阿姨寻求庇护;原本平和的睿睿现在动不动就大哭大闹、发脾气。最让我伤心的是,睿睿再也不愿意跟我睡觉了。之前玩得再好,一到睡觉时间睿睿就开始找阿姨,那种被抛弃的感觉让我心痛不已。
这不仅仅是有没有建立好行事原则的问题。更本质的原因是,在三岁这个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睿睿没有得到我充分的关注和爱,这让他开始缺乏安全感。而安全感的打破让他需要通过捣蛋、闯祸、不听话来争取我的注意。
这应该就是我忽视睿睿的代价吧!我很快意识到这一点。为了尽快让睿睿回到正轨,我明白,我得还回这三个月亏欠睿睿的!而这个“还”,得付出比三个月陪伴更多的关注和爱!这么大的睿睿需要一些规则来构建自己行为的界限,同时更重要的是,他需要明确我是在乎他、爱他的!
在之后的两个月中,我把他带离了之前忽视睿睿的环境。在石家庄奶奶家,我费尽千辛万苦终于赢得了睿睿的再次信任,愿意再次跟我睡觉。而在浙江外婆家,我又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天天和杭杭睿睿泡在一块儿,包揽了小哥俩的一切生活起居、娱乐活动。我们三个就像系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同吃同睡、同进共退、每天天南地北地满城玩耍,每一个困难都是我们三个一起面对,每一次冲突都是我们三个共同解决。终于,不单单解决了睿睿安全感的问题,更让杭杭睿睿的相处走上了正轨。
我终于深切地体会到,母子相处、兄弟相处,终究还是得花时间来试验、调整、磨合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模式,每段关系都有自己的节奏。再好的告诫、建议都是别人的,唯有自己亲身的经历,才能造就最适合我们的相处之道。
回到北京之后,我对自己的生活重心做出了重大调整。问问自己的内心,我的第一要务是希望孩子幸福、快乐!因此目前这个阶段,我的第一角色还是“我”!什么事业、什么出山,还是放到今后再考虑。我希望睿睿也能像杭杭一样,充分了解我对他的爱,充分明确自己的安全感。那样他不仅仅会成为一个自信、平和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他会成为一个心中有爱的孩子。
其实,我的生活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我还是上午陪睿睿、下午写作。可是,对所谓的“事业心”的放手,却让我和睿睿都有了更棒、更美妙的感受——
陪睿睿玩时,我不再心有旁骛,盘算着要去考个什么证、出个什么书。放心了的睿睿不再老是黏着我,反倒更好地发展了他与别的小朋友的互动与分享。这时,我需要做的只是陪伴,全身心的陪伴。
下午写作时,我不再关上书房门,这让睿睿不需要总去寻找我在哪里,想找我的时候进书房和我亲热一会儿,甚至坐在我腿上陪着我敲键盘。我不再那么急切地要完成任务,而是把写作当成陪伴睿睿杭杭成长的延伸,反倒思路更开阔了。
面对睿睿不合我心意的行为时,我也不再那么焦虑地担心他形成多么不好的习惯,不再简单粗暴地阻止或是命令。当我愿意尊重他的发展阶段、心平气和地陪伴他的情绪时,睿睿的配合度猛增,行为也自动向着我期望的轨道发展了。
目前而言,我的事业就是——当个好我!
冯颖 (微信号:erhaishidai)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本文选自作者于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二孩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