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吵架怎么办?

婴童网


了解吵架的用意

孩子之间的吵架很自然,但频率太高、过程太凶、吵完伤害太大,对于人际关系铁定不是好事。为什么孩子老是爱争吵?关于吵架这回事,孩子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不妨先引导孩子了解,在这些吵架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用意。我吵,故我在。仔细留意孩子是否经常通过吵架的方式,来寻求他人对自己的注意,感受自己在团体中的存在感。

例如,不妨这么说:“小沫,妈妈在想,每回在教室里和同学吵架,是否让你有一种被看见、被注意、被关注的感觉?越吵,越让自己感到有人作伴而得意?”

寻找替代方式

孩子爱吵架,有时也透露着一个讯息:虽然吵架是孩子擅长的,但也可能是他唯一的功夫。

试着想想,孩子是否缺乏解决问题的其他模式?引导孩子自我觉察除了吵架之外,自己是否能够想出新花样,来作为解决人际冲突的替代方式。

例如:当阿梁挡在走道上,自己干脆从另一边绕过去;或对着又琦微笑,以手势请她将桌子稍作移动;对于和品彦打扫的争议,请卫生委员来裁决等。

让孩子知道,除了吵架之外,聪明的他,一定可以想出许多的方法。

转换说话方式

当你发现孩子总是“先吵为强”,用吵架来发动人际互动的攻势时,为了避免这样的倾向让孩子在团体中被烙上负面的刻板印象,建议在启动社交互动上,引导孩子转换说话的方式。

例如:
“阿梁,不好意思,请借过一下。”
“又琦,我这边有点挤,是否能请你稍微挪一下桌子?谢谢。”
“品彦,谢谢你先擦了黑板,这次是否你先负责拖地?下回就轮流,换我做这两件事。”

换个方式说,心平气和地说,对方接受你提议的几率也会多一些。

吵出一番道理

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吵架是一种捍卫权利的方式。如果能够吵出一番道理、说服对方,未尝不是件好事。

例如:“品彦,上午我们在协调打扫工作时,卫生委员也在一旁,我想他应该能够作证,有听到我负责擦黑板、你负责拖地的事。”

只是,在吵的过程中,要注意如何将掺杂的负面情绪成分降至最低,少盐、少油、少辣般地减少生气、愤怒和激动。试着以较为平缓的语气,一字一句清楚传达自己的意思,使对方能够接受而妥协。

检视吵架的损益报表

孩子爱吵架,有时换来的是自我感觉良好,因为自己吵遍天下无敌手,逢吵必赢。但请仔细地和孩子分享,自己所谓的“赢”,指的是什么?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自觉把对方压制获胜?还是在爱吵架之外,其实也把朋友与同学得罪光光了?

引导孩子检视每回吵架后,对于自己人际关系的损益影响:吵完了架,结果换来的是什么?例如是否换来郁闷的心情?或占了便宜之后,把责任推开?或吵完架后,朋友离自己越来越远?或者越来越不喜欢自己的模样?

想想,吵完之后,彼此还是朋友吗?

选择掉头就走

人际关系是一场相互的历程。为了有效降低孩子吵架的频率,被吵的那一方选择如何响应,其实也影响了老是爱吵架的孩子的“负向行为”是否被强化。

“去,死胖子阿梁,不要晾在……”在小沫话还没说完之前,选择掉头就走,不随之起舞。吵架失去对手,就像一拳打在绣花枕头上,没有感觉。让孩子知道没有人想要和他吵架,使他知难而退(一句话:懒得理你)。

妈妈悦读丨解读育儿生活,倡导科学的育儿观念,分享育儿心得与生活心得,引导妈妈更爱自己更爱生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