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全球乳业巨头恒天然宣布对其业务结构和战略方向进行重大调整,计划剥离全球范围内的消费品业务。据了解,此次剥离涉及多个知名品牌,包括安佳(Anchor)、安怡(Anlene)和安满(Anmum)等,剥离范围内的业务约占公司总乳固体的15%,约占2024财年上半年营业利润的19%。
恒天然方面表示,剥离将使恒天然更加简单高效,更专注于核心的原料和餐饮服务业务。值得关注的是,恒天然在中国市场的品牌知名度较高,剥离将对在华产品组合带来影响,同时安佳、安怡和安满等品牌的新去向也备受关注。南都·湾财社记者尝试联系恒天然中国相关工作人员,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消费品业务业绩不佳
成为恒天然“弃子”
恒天然是全球乳制品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其牛奶出口量约占全球乳品贸易的三分之一。公司旗下拥有餐饮服务、原料和消费品三大业务板块。此次突然宣布剥离其中一大业务板块,恒天然称,为了更加专注于其核心业务,恒天然决定剥离部分消费品业务。
恒天然首席执行官郝万里强调,剥离将让公司更加专注于其核心业务,即与奶农合作,收集可持续供应的牛奶,高效生产客户重视的产品,并为奶农股东和合作社的持有人带来丰厚回报。他认为,恒天然在乳制品营养价值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最大的优势之一是生产“世界一流的创新原料”。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品业务为恒天然带来了强劲的基础收益,2023财年贡献了33亿新西兰元的收入。但对比其他两大业务,消费品业务的收入显然已经“掉队”。
根据恒天然2023财年业绩,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恒天然全球收入260.46亿新西兰元,同比增长11.2%;税后利润为15.77亿新西兰元,相较于2022财年增长170.5%。
作为恒天然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大中华区在2023财年的收入为70.72亿新西兰元,同比微增3%;税后利润同比增长4%至2.84亿新西兰元。分业务来看,大中华区原料业务实现营收44.60亿新西兰元,餐饮服务业务实现营收22.36亿新西兰元,消费品业务实现营收3.76亿新西兰元。
可见,与原料业务和餐饮服务业务的强劲表现相比,恒天然的消费品业务面临挑战。彼时恒天然方面表示,在大中华区,恒天然的消费品业务仍受部分品牌影响,其中主要为成人奶粉安怡品牌的减值影响。
行业人士认为,对于恒天然而言,这次剥离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旨在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中国市场运营已久
安佳、安怡等品牌何去何从?
恒天然中国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已成为恒天然集团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目前,恒天然在中国运营的业务广泛涵盖了原料业务、餐饮服务、消费品牌等多个领域。其在中国的品牌包括安佳、安满、安怡、安佳专业乳品专业伙伴和NZMP。
经过多年的运营,安佳、安怡和安满等品牌在中国市场拥有大量忠实消费者。也因此,业内人士认为恒天然剥离消费品的这一战略调整可能引发乳品竞争格局的变化。原因是上述品牌可能会被企业乳业巨头收购。恒天然方面也承认:从长远来看,剥离将使得这些业务在拥有适当专业知识和资源的新所有者手中能够充分发挥潜力。有业内人士预测,包括全球知名的乳制品公司如 Lactalis、雀巢,以及一些亚洲的机构如伊利、君乐宝、春华资本等,都对恒天然的消费品牌表现出兴趣。
“我们收到了对部分业务主动提出的兴趣,现在正是考虑其所有权的好时机。”恒天然方面表示。据悉,恒天然将任命顾问协助评估剥离方案,并强调在考虑方案时将取决于如何能最好地创造价值。有关业务出售的净收益可能会用于恒天然的债务偿还、支持战略投资以及向奶农股东和持有人的分配,公司预计剥离过程至少需要12到18个月。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静娟 实习生 郑洁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