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丨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李国文逝世

婴童网

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主席团委员,第六、七、八、九届名誉委员,《小说选刊》杂志社原主编李国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1月24日1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逝者丨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李国文逝世

李国文同志生于1930年8月24日,江苏盐城人。1949年毕业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1949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北京中央戏剧学校、天津铁路文工团、入朝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文工团、中国铁路总工会、中国铁路文工团工作,1986年至1989年任《小说选刊》杂志社主编,后转任中国作家协会专业作家,2004年6月离休。

作家李国文是“文坛长青树”,他创作勤奋,著作等身。1957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改选》,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花园街五号》《冬天里的春天》;短篇小说集《第一杯苦酒》《危楼纪事》《没意思的故事》;散文随笔集《骂人的艺术》《楼外谈红》《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文人的活法》《唐朝的天空》以及《李国文新评<三国演义>》《莎士比亚传》等。《冬天里的春天》1982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月食》《危楼纪事》分别获得1980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随笔集《大雅村言》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李国文同志的创作坚持与时代同向同行,和人民心声相应,视野开阔,思想敏锐,富于发现。他的小说独辟蹊径,别具个性,《冬天里的春天》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他的历史文化散文内容宏富,神游千古,语言精炼老到,融学识、性情和卓见于一体,深受读者喜爱。他在担任《小说选刊》主编期间,为推动新时期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国文同志为人为文始终葆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睿智坦诚,豁达乐观,与人为善,提携后进,在文学界广受爱戴。他的高尚品格和精神风范,他的作品和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将长存于文学史和读者的记忆之中。

谨以他的《新世纪的文学期待》,以表我们的缅怀。

新世纪的文学期待

李国文

20世纪开头的中国,法国作家阿兰·佩雷菲特在其《停滞的帝国》(三联书店1995年版)这样描写:“男人与女人的衣着没有区别,一律都是蓝布衫,宽袍长裤,男人只留一绺长发辫外,前额都剃光头。”那时候,这些梳辫子的中国人,使用的是一种与口语脱节的文言文,‘所有的出版物,找不到标点符号。因此,在私塾里念书的蒙童,光为能够读断一个句子,不知要被塾师揪住辫子,吃多少板子。

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20年代,实行白话文,才有了新文学运动,才有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如果说,这篇可以说是中国第一篇现代意义的小说,从中看到中国作家对于外国文学的借鉴;那么,随后问世的鲁迅先生的另一篇《阿Q正传》,则是完完全全的具有中国风格的经典名作。

前者,打开一条通途,后者,树起一座高峰。自五四运动开始的中国新文学,到了20世纪末,80年来,无论怎样的纷繁复杂,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变化万千,究其实质,仍旧离不开《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的两种类型的写作。非此即彼,非彼即此,这就是启蒙者和大师的不朽了。

沿着《狂人日记》者,眼睛向外看,程度不同地汲取了域外文学的经验,充实自己的创作,使得中国文学变得丰富多彩;沿着《阿Q正传》者,眼睛向内看,更多地追求那种与外国文学不怎么搭界,植根中国文化,表现中国特色,也就是冀图凸显出文化中国的文学。

撷英咀华,兼容并蓄,充分吸纳数百年西方文学的精华,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优秀的文学作品,从来就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产。因此,在文学领域里,相通、相融、相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但是,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接轨,还是应该努力开掘我们拥有的,据以自豪的五千年文化积淀的民族精神,形成本土特色的文字;而且能够既富传统魅力,又具时代色彩地,写出大多数中国人的灵魂心声,和所走过来的路。只有这种深深反映出文化中国的作品,才能被国人认可的同时,也使世人刮目相看。

如果说,20世纪,是中国文学的成长期,那么,21世纪,则应该是中国文学的成熟期。到那时候,成熟的中国文学,向世人展示的,就不仅仅是只有辫子和缠足的被猎奇的中国,而是一个古老的然而又是博大精深的,滞后的然而又是锐意求新的,发展的然而又是艰难前行的,开放的然而又是坚持中国特色的文化中国。阿兰·佩雷菲特在1990年曾经预言:“在中国醒来之时,世界将会颤抖。”那么,对趋向成熟的21世纪的中国文学而言,在世界文学的园地里,将会是一道美丽夺目的风景,是可以预期的。

(原载《文艺报》2001年1月20日1版)

作者:周丰艺

编辑:王雪瑛

策划:王雪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