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召开的北京市政协会议上,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是不少政协委员关注的话题。委员们从女性职业发展、奖励津贴、生育假权益保障等方面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徐凡今年的提案是“多措并举,化解百姓育幼难题”。她在调研中发现,超七成夫妇希望生育两个孩子,但现实中,由于时间和经济上的限制,多数人只选择生一个。
第一财经早前报道中提到, 根据《北京统计年鉴2021》,北京1991年出生率跌破1%,至今已连续30年出生率低于1%。
今年的北京市政府报告中提出, 2023将积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出台政策支持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
在提案中,徐凡委员进一步建议:北京应全方位鼓励建立托幼机构,在建设过程中最好能同时建立信息公示平台。
“就是说周边哪儿有,首先能查到,然后它的建设速度能看到,今年很少,明年很多了,这样百姓的获得感就很好,也能知道它的设施、教师资质怎么样,就会很放心地把孩子送过去”,徐凡说。
去年11月26日,《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并公布实施,其中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享受延长生育假60天,男方享受陪产假15天。
来自经济界别的市政协委员黄轶认为,如果单纯通过企业延长产假,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个会增加企业负担,大部分就业人口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解决的,把负担转嫁给它们,它们未必能执行得好。现在还有男同志陪产假,他们在面临就业和收入压力的情况下,没准自己不敢休。另外延长假期可能会影响女性就业,招人的时候会加剧就业歧视。”
在今年的提案中,黄轶委员认为应建立生育奖励基金:“不一定是现金奖励,在国外就直接补助奶粉,幼儿园三胎补助,从基金里能够让想生的人感受到国家的鼓励。”
市政协委员胡澜则建议,通过激励政策帮助打造“孕育友好型企业”,她说:“比如说企业有母婴室、提供托幼服务等,通过激励的措施,让企业自发的往这个方向去走,全社会形成这样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