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在走访市场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国粉日渐高涨的热度。不止在终端,从上游,到渠道,到消费者端,整个产业链条无不在诉说着国粉的势头大好。不少区域市场在短短一年之内,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的占比从原来的三七开,直接变成7:3。
看似国粉一片大好。但细想想,果真如此吗?
不防看看你生意中国粉的增长来源,是普遍增长,还是来自单一品牌?
数据是最直观的,国粉看上去这么大的热度,实际上在很多系统内,增长更多只是来源于飞鹤、伊利、君乐宝这三个品牌,有渠道甚至表示,“现在最强的不是老四大粉和新四大粉了,应该说是‘新三大国粉’。”
“新三大国粉”崛起
很多人说疫情促使行业在一年内走完了三年的路,这一点在奶粉集中度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彼时进口奶粉过关都困难重重,无数问题横亘眼前,而头部国粉大批收割市场,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飞鹤2023营收185.93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35.5%;君乐宝和伊利也都是过百亿的体量。而整个奶粉市场在大盘不断缩水的前提下,已经不足千亿,这样算下来,飞鹤、伊利、君乐宝三个品牌就占了近半的奶粉市场。而在部分如河南等强势区域里,这三个品牌已经占到了60%的市场份额,其中飞鹤在不少区域占比已经达到30%以上,甚至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进口店里,由于顶不住消费者的频繁询问,也开始摆上了飞鹤的罐子。
而另一个标志性事件是,4月18日,全球增长咨询公司费若斯特沙利文发布调查研究显示,飞鹤成为2023北京婴配粉市场销售冠军,按零售销售额计算市场占有率达到16.2%。
这是国产奶粉首次夺回在一线市场的主流地位,换言之,进口奶粉在其最擅长,最具群众基础,最有优势的阵地,失守了。
飞鹤、伊利、君乐宝一时风头无两,那其他的国粉日子同样好过吗?
国粉面临两极分化
现实是,国粉是在两极分化的。
三四线市场曾是中小品牌的沃土,渠道商们在此仍旧能够推得动高利润品牌,而近两年新三大国粉起于三四线市场,在此疯狂收割。存量市场,这些庞然大物稍微动一动,尽管只增长十几个点,也是无数中小品牌的崩塌了。
笔者在走访广西市场的时候就发现,广西本身由于大家对此“老少边穷”的固有印象,已经很难得到品牌方的重视,而广西的钦北防更是很多品牌看不上的市场,但即便在这里,飞鹤的陈列依旧铺天盖地,且驻扎在钦北防20多号人,如此深入到终端的毛细血管中,这场仗,中小品牌怎么打?
更别提飞鹤在河南市场超7000人的队伍了......
过去我们走市场常能看到许多不知名的奶粉品牌,现在,即便是在乡镇市场也很难看到了,中小品牌的命运同样如此,就连在整个奶粉品类中都能够拥有座次,甚至排在前十几位的国粉品牌,在市场上的热度都很低了。可见国粉分化的严重程度。
所以,究竟是国粉的崛起,还是飞鹤、伊利、君乐宝,这三个品牌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