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今天3岁2个月21天了,每个家长都十分关心自己孩子的智力发展的情况,当得知自己的孩子智商超过120就十分高兴,如果自己的孩子智商80以下就会垂头丧气,甚至怨天怨地、将不愉快的心情发泄到孩子身上针对测试出来的不同结果对家长来说反应就很大了。每个家长都十分关心自己孩子的智力发展的情况,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健康。当得知自己的孩子智商超过120就十分高兴,如果自己的孩子智商80以下就会垂头丧气,甚至怨天怨地、将不愉快的心情发泄到孩子身上。这种情绪很快就影响到了孩子。虽然智商测定的结果让老师高兴、家长忧愁,但是老师和家长却完全忽略了被智商测定的主体——孩子。没有一个人能够站在孩子角度去考虑他们的感受。
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智商测定。
我国目前采用的智力测验的方法有两种:
筛查法:
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快速的、经济的方法。可以在短的时间内筛查出在生长发育或智力方面有问题的孩子,目前多用:
丹佛发育筛查量表(简称DDST),测试包括孩子的个人—社会适应、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和大运动等四方面,适应于0~6岁的孩子。
格赛尔发育诊断量表(简称GDDS),测试包括:动作、顺应、言语和社会应答。适用于4周~3岁的孩子。
贝利婴儿发育量表(BSID),包括智能量表、运动量表和婴儿行为记录表。适用于2月~30月的孩子。
以上筛查测试如果不合格或可疑,需要做进一步诊断性评定。
智力测验:
图片词汇测验(适用于4~8岁)、智力测验40项(7~12岁)、幼儿韦氏智能量表、学龄韦氏智能量表、绘人试验(适用于4~12岁)……。 目前采取的智商(IQ)测定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语言、数字、图象和操作。实际上孩子的智能远远不能用这几方面来概括。更何况智能测定要受很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的:首先测定智商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正规的培训,智商测定环境要求安静、舒适,甚至对光线、室内设备、温度、湿度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此外,测评人员说话的速度、声调、眼神等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孩子当时的情绪、态度、以往的生活经验都影响测试的结果。因此,智商测定绝不是任何人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可以随便进行的。 临床判断如下:
1、IQ值大于140的是天才。
2、在120-140之间的智力非常优秀
3、在110-120之间的智力优秀
4、在90-110之间的智力平常(大多数人)
5、80-90之间的智力偏低
6、而70-80之间的智力有些缺陷
7、最后小于70的属于低能
对于一些医学上的原因需要做智力测定的孩子,家长也应该明白:做智力检查不是看自己的孩子聪明否,而是看孩子智力发展和智力结构的状况如何。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孩子在智力发展和结构方面出现的问题,才能早期对孩子进行有目的帮助,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一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不能正确对待孩子智商测试的结果。这个阶段的孩子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而是以外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如对于智商高的孩子,家长、教师就会认为他聪明,而孩子也会认为自己天生就是聪明,因此不会好好学习;而对于一些智商低的孩子,家长、教师可能会认为孩子愚笨而灰心丧气。岂不知老师和家长这样做的结果严重的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得孩子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对自己丧失信心,也认为自己确实智力低下,从而自暴自弃,一撅不起,遏制了孩子的智力发展;自卑感将会跟随孩子一生。
1983年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的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一种文化环境中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可以被文化环境激活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同时他还提出“智力并不是可以用肉眼看到或可以用某种特定标准计量的东西,而是潜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潜在发展能力。智力的这种潜能可能会被激活,也可能不会被激活,而这种潜能能否被激活有赖于特定文化下的环境和教育。”他还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我们应该更宽泛的看待“智力”这一概念,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聪明之处,也都具有在某些领域成才的能力,没有人是全能也没有人是无能。” 同时他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有多种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等八种智能。加德纳教授同时还进一步解释如何认识多元智能:
第一:多元智能中八种智能彼此独立,一种智能很好,另一种却可能很差,很少有人能样样具备;
第二:每个人先天的智能组合不同,比如有些人在语文和音乐方面很强,但是社交却特别差。所以要通过评估找出每一个人的最佳智能组合;
第三:每一种智能都有一定的年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要去发展就很难。比如说音乐要在小时候培养,过了年龄要去学习就很难。但是属于空间智能的绘画,不论年纪多大都可以学习开发;
第四:每一个人除了要找出自己的智能组合外,还要找出学习型态的组合。比如说语言文字智能强的人,可以使用背诵的方式来记忆。但是对于身体运动智能强而语言文字智能弱的人,他可能无法静下来背书,而使用带动唱的方式来背诵比较有效;
第五: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不是为了对儿童进行排队,也不仅仅是为了发现小天才,而是旨在发现每个儿童的智能潜力和特点,识别并培养他们区别于他人的智能和兴趣,帮助他们去实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一条建立自我价值感的有效途径。
因此用同一个标准来评定人的智力是极其错误的,一个智商的测定不能代表一个孩子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及才智。
其实孩子的智商也不是永久不变的。最近,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19日报道:“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2004年时对12岁到16岁间的一些学生进行了IQ测试,测试得分约在77到135分之间。四年之后,这些学生的得分总体提升到了87到143分,但个人的变化情况各有不同。不仅仅是笔试成绩有明显的变化,脑部扫描也显示,那些得分提高了的学生脑部出现了更多的灰质(灰质是一种神经组织,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测验表明,那些早期在学校表现并不突出的孩子未来仍有可能成为佼佼者。”加德纳教授也指出:孩子的智力组合也是可以变化的,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光辉点。除了先天遗传的因素外,后天的教育也很重要。
每个孩子智力发展的速度不一样,智力结构不一样。如果家长对智力测验没有正确的认识,我建议不要查,否则带来的副作用是很大的。
对于具有一些影响大脑发育的高危因素的孩子应该进行早期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影响孩子大脑发育的高危因素,就没有进行智力检查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