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麻疹交叉感染

婴童网

宝宝今天3岁8个月零6天了,怎样慎防麻疹交叉感染?

1、中医辩证

引起麻疹的病因为麻毒时邪,从口鼻吸入,侵犯肺脾。肺主皮毛,开窍于鼻,麻疹病毒司呼吸,毒邪犯肺,早期表现为肺卫症状,类似感冒,此为疹前期。脾主肌肉和四肢,麻毒邪入气分,皮疹出现全身达于四肢末端,属正气驱邪外泄,为出疹期。疹透之后,邪随疹泄,热去津伤,为疹回期。麻疹以外透为顺,内传为逆,正气虚亏不能托邪外泄,或因邪盛化火内陷,均可导致麻疹透布不顺,产生合并症。如麻毒内归于肺,闭阻肺络,则发为小儿肺炎;麻毒内炽,上攻咽喉,可发为喉痹;麻毒逆传心肝,则神识昏迷,惊厥谵妄等;麻毒内灼阳明,循经上炎,发为口疮;麻毒移于大肠,引起腹泻不止;热传营血,迫血妄行,则引起鼻窍出血等。少数患儿因正气不足,正不胜邪,可出现内闭外脱的险证。

麻疹有顺证和逆证。顺证麻疹按正常顺序透发,自初热、透疹直到收没,经过良好,麻疹红润,无合并证;逆证麻疹透发艰难,疹毒内闭,不能外透,或疹出不透,一出即收,或疹色稀疏淡白,或紫暗成片等,常发生合并症。

2、病毒分析

麻疹麻疹病毒属副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与其它的副粘膜不同之处为无特殊的神经氨酸酶呈球形颗粒,麻疹病毒电镜下呈球形,直径约100~250nm,衣壳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有溶血作用。 麻疹病毒有6种结构蛋白;在前驱期和出疹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毒。在人胚胎或猴肾组织中培养5~10天时,细胞出现病理改变,可见多核巨细胞伴核内嗜酸性包涵体。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此病毒低抗力不强,对干燥、日光、高温均敏感,紫外线、过氧乙酸、甲醛、乳酸和乙醚等对麻疹病毒均有杀灭作用,但在低温中能长期保存。

3、传染

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过去在城市中每2~3年流行一次,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麻疹减毒活疫苗使用后,发病率已下降,但因免疫力不持久,故发病年龄后移。目前发病者在未接受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免疫失败的十几岁儿童和青年人中多见,甚至可形成社区内的流行。

婴儿可从胎盘得到母亲抗体,生后4~6月内有被动免疫力,以后逐渐消失;虽然绝大部分婴儿在9个月时血内的母亲抗体已测不出,但有些小儿仍可持续存在,甚至长达15个月,会影响疫苗接种。易感母亲的婴儿对麻疹无免疫力,可在分娩前、后得病。

4、感染方式

当易感者吸入麻疹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或含有病毒的飞沫后,麻疹病毒在局部粘膜短期繁殖,同时有少量病毒侵人血液;此后病毒在远处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复制活跃,大约在感染后第5~7天,大量进入血液,此即为临床前驱期。在此时期,患儿全身组织如呼吸道上皮细胞和淋巴组织内均可找到病毒,并出现在鼻咽分泌物、尿及血液等分泌物和体液中,此时传染性最强。皮疹出现后,病毒复制即减少,到感染后第16天,仅尿内病毒尚能持续数日。出疹后第2天,血清内抗体几乎100%阳性,临床症状也开始明显改善。由于此时全身及局部免疫反应尚受抑制中,故部分病人常继发鼻窦炎、中耳炎和支气管肺炎。10%的患儿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明显增多,50%在病情高峰时有脑电图改变,但仅0.1%有脑炎的症状和体征,其出现常在急性起病数天后,此时血清中抗体已增高,且已找不到病毒,因此考虑为自身免疫性脑炎。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