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宝闹情绪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做的?是去哄宝宝还是凶他?NO,NO,NO!父母是孩子的导师,父母扮演情绪教练的孩子,比较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学业表现也比较杰出。提高孩子的情绪能力,已成了现代父母的必修课。面对孩子的情绪,父母最常见的反应是:
宝宝闹情绪,父母八件事不要做!(图)
1、以暴制暴:“再闹,就给我试试看!”、“不乖就把你赶出门”之类的严惩、恐吓和威胁话语,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采取自我破坏和被动的攻击行为当成报复。
2、当孩子情绪的奴隶:“不要哭,就带你去吃麦当劳!”、“我买玩具给你就是了,别难过了!”用贿赂、哄劝的方式息事宁人,避免孩子体会不好的情绪,反而让孩子学会了“情绪勒索”。
3、男孩别哭:“男子汉不要哭,勇敢一点!”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征,男孩也有各种心理需求。一旦哭的权利被剥夺,男孩的情绪表达就容易出现障碍。
4、为孩子的情绪贴标签:“你这个坏孩子,为什么这么粗暴?”、“真是爱哭鬼!惹人厌!”你贴在孩子身上的“负面标签”,会轻而易举的扭曲孩子的自我概念。
5、流于说教:“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当孩子伤心、难过、生气的时候,情绪已经主导了全部意识,根本不是灌输规则与训诫说教的好时机。
6、回力球效应:“你再闹啊!干脆把我气死好了!”在孩子闹脾气时,无法保持冷静,反而回以愤怒,形成“你来我往”的恶性循环,最后“发脾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想法也将深刻在孩子的心上。
7、阻断话语:“怎么垂头丧气的?振作一点!”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不但阻断了亲子沟通,也让孩子相信情绪是不受欢迎的,进而筑起一道心墙,变成一个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显得麻木的人。
8、归咎他人:“跌倒了不痛!都是地板害的!”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为了安抚孩子情绪而归咎外界环境的做法,会让孩子无法对自己负责,失去从错误中反省学习的机会,容易养成遇到挫折“只会怪别人”的恶习。
培养情绪能力,愈早开始愈好,且要注重方法和技巧。在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时,父母要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
阅读了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幼儿如何调节自身情绪
父母如何让孩子释放情绪
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文章由三优亲子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