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珊,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美国南依利诺大学幼儿教育博士,著有《让孩子安心做自己》、《让宝宝爱看书》、《小小爱书人》、《童书非童书》、《带你长大》。
幼儿学习语言的方式不同于成人?
英文有些语音、语法结构是中文没有的,而这些不是成人能直接教给幼儿的,因为幼儿学习语言的方式不同于成人。成人善于从单一面向(好比发音、文法)学外语,而幼儿却是从整体面向(像学母语的过程)来学习。
所以,给孩子一个充满语言的环境,让他去探索,他就可以从中自行归纳出语言的运用方式。那些方式,我们姑且称之“儿童语法”。
儿童语法在成熟度上,与正规语法有差距,比如以“ated”来替代“ate”,以过度类化的方式,把所有的动词都加上ed,那就会变成过去式。这样的例子,正说明了幼儿是主动地在语言环境中,以演绎归纳的方式来探索。成人若想“有效”改正那些所谓的“错误”,常常是徒劳无功。有效的态度,是给孩子环境,让他不断地重新归纳他的儿童语法。共读英文绘本,提供了这样的整体机会,让幼儿探索和归纳。
《Where's Spot?》一书整体的情境包括:同时听见语音、看见语形、归纳语意(借由图画、成人和自己的背景经验)、了解语法、体验语用(比如同样的句子,因语调不同,意义也跟着不同)。从这样的整体经验出发,当共读的次数不断累积、接触不同绘本的经验增加时,幼儿就有机会从中归纳出英文特有的语言特性。
其实这种从“整体到部分”的过程,很像肢体和动作的发展。身体肢干的成熟早于四肢,大动作的发展早于精细动作。只要细心观察幼儿的共读行为,就可以发现从“整体到部分”的语言发展过程。比方说,你的宝宝是不是在重复共读几次后,就会表示要自己念?这包括喃喃自语、以不同音调的“假性阅读”;抢着补句子;告诉你漏念或念错了。这些阅读现象,都说明了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从“整体到部分”。
不管母语或外语,幼儿的语言学习进程都是相同的?
不管母语或外语,小孩都是先侦测到整体的意义、语调的不同,然后是句子,再来才是单词和单独的语音(a、 b)。《Where's Spot?》这本书的内文与外在结构,正提供这种全面性的探索机会。
比如说,本书的书写结构,皆以同样句型的问答组成:“Is he in xxx?”“No.”,加上小翻页的设计,让幼儿从动作、整体故事中顺理成章的了解:英文问句是什么?对话的形式又是如何组成的?这本书也以紧密的文图对应方式,帮助幼儿侦测整体的文意、句子、段落,以及单词的存在和指向。例如,在“Is he under the bed?”这页,图文搭配得宜,加上内文对象都是幼儿熟悉的,共读几次后,孩子应能毫无困难的侦测到介词(under)和名词(bed)的名称。
书中重复的情节、句子和单词所在位置的一致性,经过一再共读后,无形中也让孩子注意到字母的形状、文字的排列位置。所以,三岁左右的孩子,常有恍然大悟的反应:“妈妈,这是he吗?这里也有he耶!”
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内容不断地重复?
不管学什么,要记得牢、存得久,都得让内容进到我们的长程记忆里。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内容经过多层的经验和不断地重复。多层经验,让内容拥有不同的储存途径,进入脑中的记忆库,日后就容易顺着多层的线索,找到和提取信息。重复性高,能增强、巩固对内容的记忆,日后回想,不需反复思索,就可以立即提取信息。
即使都读同一本书,念相同的字词和句子,但每次共读都会引发幼儿不同的关注与联想。这让孩子对内容有多层意义的理解,在记忆中增加不同的库存位置和线索,也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类化能力,自动把书中的字词和句子,运用和转用到类似的情境。这就是为什么,你的宝宝一看见书中与自己库存记忆中类似的对象和经验时,就会运用书中的单词和句型背诵整本书,尤其是自己看书或玩游戏时。这样的共读结果与反应,同样会出现在共读母语的绘本上。
所以,家长可以常常和孩子共读,然后在日常生活中,把书中的情节、句子和单词用出来。与其花精力争论宝宝该不该学习英文,不如想想如何把“接触英文”当做是增加幼儿生活经验的一个探索方向,把共读英文绘本充分运用在生活的互动中,为宝宝的外语学习带来听说读写的全面体验。
该文章由海豚传媒授权,刊登于2015年7月《岭南少年报·现代育儿周刊》,转载请标明出处。
欢迎投稿
投稿信箱:1074706280@qq.com
QQ: 1074706280 加Q请注明【妈妈悦读】投稿。有任何问题,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