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孩子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关于孩子的:孩子很犟,爱生气,怎么办?性格内向怎么办?不爱和小朋友玩儿怎么办?做作业不专心怎么办?怎么让孩子诚实?怎么消除有的孩子的自残行为?如何改变孩子的情绪、行为和性格?
这些都是关于性格、情绪和行为的问题,家长百思不得其解,真是老虎咬天,无从下手。或者简单地归于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欠揍。或感叹本性难移,没有办法。无奈之下,爱子心切又无能的家长只好诉诸武力,其后果可想而知了。
其实,这些都是些与心理有关的问题,如果理解了为什么会这样,遵循心理发展的规律,遵循常识去做,就不会那么难解决了。就像开门,如果你没有钥匙,用蛮力去推,不亦难乎!而有了钥匙,不亦易乎!钥匙就是改变情绪、行为和性格的方法。
一、理解孩子
说到改变,要砍的第一板斧就是“理解”:不把孩子的问题看成奇怪的、莫名其妙的、不可理喻的,而是从常识出发,去试图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搞清楚问题的形成机制。理解了,解决问题就容易多了。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学派的掌门人,他提出:在咨询关系中,理解对方,进入到对方的框架中很重要。家长经常搞不懂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其实如果家长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先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有的孩子会有一些揪自己头发等自残的行为习惯。如何改变孩子的情绪、行为和性格这是因为他内心焦虑烦躁,通过哭闹都发泄不了,就通过这种行为来宣泄。烦躁焦虑了,自然的反应就是要发泄,一般的途径发泄不了,就通过自残这种特殊的途径。这是情绪驱动行为的一个规律,这其实是常识,大家都可以自然理解的。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大人对孩子哭闹的行为不理睬,孩子偶然自残了一下,家长非常重视,他就会感到这种行为有用,也能让他的焦虑烦躁得以缓解,这种行为会得到强化,形成习惯。这是强化的原理,即一种行为起到了效果,就会被强化。
再举个普通的例子,孩子小时候和别的孩子接触得少,他会不爱和别的孩子玩儿。理解一下,其实孩子天性是爱和孩子玩的,但是他可能不会玩儿,也没有体会到玩儿的乐趣,所以就不爱玩了。这都是常识。
再举一个常见的例子:孩子犟,爱生气。理解一下:家长按照自己的标准处处要求孩子,限制他,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他自然不爽,自然生气(是常理吧)。而且他会发现,只有生气、哭闹才会管用(合乎常理)。当他想做而大人总是不同意时,他只能采用“犟”的办法,不跟你商量,因为他发现商量是没用的,大人反正不听他的。另外,大人“无理”地不让他按照自己意愿来,他也学会了无理地非要如此。这就是学习的规律。相反大人学会凡事和孩子商量,让孩子决定,孩子也会学会商量。如何改变孩子的情绪、行为和性格
再如写作业的问题,也要去理解孩子为什么不专心。我的孩子刚上一年级时写作业也是不专心,坐一会儿就想玩一会儿,还拖拖拉拉,找借口干点别的事;要是批评她,她不高兴了,烦躁起来,更是写得别别扭扭的了,好长时间也写不完。我就自己静下心来反省:我孩子上学之前没有学习认字,数学也没学过,而且一直是左撇子,刚刚换成右手半年,所以写起作业稍微不是很顺畅,孩子也是有点畏难情绪。
孩子是要强的,自己不太擅长的事不太爱干(是常理吧),大人一批评,她就想撂挑子不干了,会更烦躁(常理吧)。另外,写作业这事儿,还没体会到乐趣,乐趣不多自然不能吸引她(还是常理)。习惯也是个问题,没养成习惯,就不能自动高效地运转(这也是常理)。
站在孩子的角度,学会理解孩子,是改变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二、一些有用的心理咨询理论
1、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我已经在上一篇博文中介绍过了。简单来讲,改变情绪和行为,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来完成。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与认知也是相关的,不过孩子越小,理性思维越少,此时他的认知更多的是由“体验”而来的,所以如果孩子还小(小学前),想要改变他的情绪和行为,一般来讲,用体验的方法比直接讲道理的方法要有效得多。但是孩子上小学之后,就不要把他看得那么幼稚,可以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改变认知了。当然,身教胜过言教,自身做出榜样的影响力可能是最大的。
举一个我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孩子性格的例子:我的孩子小的时候,不爱和别的小朋友玩儿,性格内向。拿出“理解”的武器分析一下:这是因为她不会玩儿,也没有体验到和小朋友玩儿的乐趣。所以我从带着她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入手(游戏她自然是感兴趣的),逐渐创造各种机会和小朋友一起玩儿。逐渐地她“会”和小朋友玩了,也体验到和小朋友在一起的乐趣了。后来她很喜欢小朋友在一起,也玩得非常开心。
2、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最著名的是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心理学。简单来讲,孩子的行为如果得到了强化(鼓励、奖励),这种行为就会稳固,如果受到惩罚,就会回避这种行为。强化在塑造行为方面的作用还是很强大的。这个原理大家都基本清楚。
但是注意两点:
(1)斯金纳提出:慎用惩罚,多用奖励、鼓励。可能很多家长惩罚用得过头了,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2)对于孩子突然出现的一些行为(如骂人,怪异动作)要淡化,过多关注会有强化的作用.
常用的方法:
代币法。和孩子约定,每一次有好的表现,就可以得到一颗星,集齐十颗星就可以得到奖赏。虽然尹老师提倡考好了不物质奖励,但是如果在物质奖励的同时加以顺其自然的态度,我觉得还是会有很好的效果的。
3、人本主义疗法
人本主义的态度对改变孩子性格有着神奇的作用。罗杰斯说过: 不要想控制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而是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尊重他,会激发他的能量。相信他会成为他自己。不需要伪装,不需要压抑。他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自我主导的人,一个拥有个人目标和价值观的人。而且他会从这样的家庭关系得到很大的满足,会爱家人,爱交流。如何改变孩子的情绪、行为和性格
用我的话简单来讲,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他自由,让他做决定。心理咨询的专业术语叫“无条件积极关注”。(对来访者表示无条件的温暖和接纳,使来访者觉得他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三、利用理论,利用常识改变孩子
理解了孩子的行为,懂得了改变情绪、行为的方法,我们自己就可以像心理咨询师一样来改变孩子的问题和行为了。举几个例子:
1、自残行为
理解了自残行为来自于情绪的宣泄和要求不被尊重,那解决的方法也自然简单:就是无条件积极关注,尊重孩子,和他商量,让他决定,给他自由。这样情绪就不会焦虑,而且通过商量可以达到要求,就没有必要通过自残了。
2、诚实的问题
有的孩子总爱骗人,理解一下:部分原因是他成长的过程中发现通过说假话的方式可以让家人满意,或者可以达到自己的要求。如果你对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足够宽容,理解接受他说的、做的一切,凡事都可以商量,那他就没有必要费那么大的劲儿去说假话了。说真话多轻松啊,因为不需要记住你的谎言!
3、看电视、玩游戏过多的问题
首先我并不是反对这两者,只是不要过多。首先“理解”一下为什么会沉迷:当然原因较多,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他没有找到比这更好玩的了,如果有更具吸引力的事情,离开电视并不困难。我孩子小时候爱看电视,后来我想了些办法,给她找了些更好玩儿的事情:和小朋友玩儿,网络上看经典动画片,一起读书,我们陪她玩儿……她自然不大看电视了。
改变孩子情绪、行为和性格的方法其实是简洁易懂的,但是需要家长用心去思考,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创造合适的方法。送你一句巴菲特评述价值投资的话:价值投资,简单,却并不容易。改变孩子情绪、行为和性格的方法也是如此:简单,却并不容易。
作者简介:
维尼老师胡春光,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心理专家,中国关工委特聘专家。所著《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心理学功底深厚,接地气,实用性、可操作性强,位列2014亲子家教类新书排行榜第一名。
精彩文章推荐:
1)辅助女儿画画
2)如何和孩子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