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说谎

婴童网

豆豆中午在幼儿园吃饭,下午接他回家的路上,我总是忍不住问他,中饭都吃完了吗?他会很仔细地回答我,某样吃完了,某样还剩了一点,某样没有吃。听完这样的汇报,尽管有时觉得他吃得并不多,但我心里还是满意的。一来,他能清晰地表达;二来,他说的应该是真话。最近这些天,他的回答都是“吃完了,都吃完了”。我反而觉得有点担心了,真的都吃完了吗?他会不会在撒谎?天哪,他会撒谎了?我那句“真的吗?别骗妈妈哦”差点就脱口而出。



好在我并没有说出来,而是像以往一样夸奖了他。但是,我很为自己的“小人之心”而脸红。当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们是天真无邪的,是不会说谎的,甚至有时他们无意识的谎言,还让我们觉得可爱之极。他们说“我家里有架大飞机”“我今天看到了像房子那么大的一条狗”,他们在别人的惊讶中找到极大的满足。但是,慢慢地,他们的谎言开始变得有意识,开始让父母担忧。“我们从没教过他撒谎,他从哪儿学的?”父母们很是疑惑。然而,孩子说谎,真的是无师自通吗?

像我问豆豆的午饭问题,如果每次听到他说没有吃完,我就来一句“你不乖哦,我不喜欢你了哦”,或者“你再这样,下次妈妈就不给你带午饭了”,甚至给予更严厉的警告或处罚,那么孩子有一天肯定会为了取悦我而跟我说:“我都吃完了。”所以,在听到豆豆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反思了一下,幸好我从来没把“没吃好饭”和“不乖”等同起来。我跟他说:“你觉得吃饱了就行,妈妈觉得你是大孩子了,吃多少由你自己决定。”他在吃饭上没有任何压力,所以“我吃完了”这句话并不是取悦我的假话。但是,我的第一反应彻底地出卖了我,说明我不是那么相信孩子,我也在担心着,稍有不慎,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去说谎。

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从最敏锐的观察、最细致的模仿和最准确的判断开始的,他们天生不会说谎。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话还不怎么会说,就先学会了说谎呢?那是因为,一旦发现生活中存在谎言,他们很快会觉得“我也可以说谎”。他们如果内心充满了恐惧,就会用说谎来保护自己;他们如果发现诚实反而受到批评,以后就会用谎言来逃避责任;他们如果总是被忽略,就会用说谎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像这样的因素与现象总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想让孩子不说谎都很难。比如,爸爸明明在家,却让妈妈跟电话里的人说不在家,幼小的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做某件事,同时承诺“你做好了,我就带你去××玩”,结果孩子认认真真地做好了,承诺却得不到兑现,孩子感到受了骗。这样的事例,就给了孩子说谎一个最初的平台,他们会认为,父母都撒谎,那我也可以;父母的话并不完全可信,我可以不听、不信他们的话;撒谎是一件没多大关系的事。

等孩子慢慢长大,他们总结出更多的“生存经验”。孩子撒谎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说真话充满了恐惧,如果他们说真话,就可能会被打、被骂、被处罚。但是,如果他们说谎话,很可能就会风平浪静,还会得到表扬。尝到一两次撒谎的甜头后,以后撒谎就成了习惯。

当然,每一个谎言的背后,都有不同的动机。除了逃避惩罚、取悦别人,有些谎言只是孩子为了好玩,看到对方的表情特别开心,孩子会幸灾乐祸地说:“哈哈,你被骗了!”有些谎言是为了安慰或满足自己,孩子想拥有某个东西,就骗其他人说“我有”;或者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尤其是长期被忽略的孩子,撒个谎、挨次打也没有关系,总比父母对他不闻不问要强。

父母如何面对孩子说谎?首先,不要做孩子说谎的引导者,让孩子觉得说谎没什么大不了,父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在孩子面前说谎,许下承诺就要去兑现。其次,去了解孩子说谎背后的动机,看他是在呐喊什么、求救什么,还是想掩饰什么、逃避什么。而最重要的,也是在所有的育儿问题上都应该坚守的原则:对事不对人。孩子撒谎只是一次性事件,不能说明他不乖,也不能表明他是在针对你,更不能说明他的本性就是坏的。坚持了这个原则,面对孩子的谎言,父母才能以最客观和最妥当的方式去处理,让孩子不再轻易撒谎。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尽量能够成为孩子的避风港,不要让孩子过早地承受外界的压力,充满对生活的恐惧,被迫用说谎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不要说“你不乖,你做错了事,我不喜欢你了”。要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会永远爱我,无论何时他们都会保护我,他们是我永远的避风港。    

卢丹丹,两个男孩的妈妈,亲子作家,笔名加州魔豆,新浪育儿名博博主,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美国正面管教认证讲师,代表作《宝宝独立从0开始》。本文选自中国妇女出版社的《规矩的背后是自由》。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