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孩喜欢恶作剧

婴童网


都说搞恶作剧是孩子的天性。不知从哪天开始哲哲爱上了搞恶作剧,至今我多次落入陷阱。看着小家伙在一旁哈哈大笑,我往往是有气无处发,毕竟有些恶作剧自己还是始作俑者。


哲哲3岁时,我逗他玩,藏在角落里,等他经过,小声嗷的叫一下,吓他一跳,我沾沾自喜。后来,这招式屡屡被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次,哲哲妈和哲哲晚上跑步回来,到单位找我。下楼时,黑黑的走廊,看不见人,哲哲在门后大叫一声,真把我吓到了。


哲哲也会藏在被子或柜子里,一动不动,让我们找不到。他三四岁时,藏好后经常发出嘿嘿的笑声,露出破绽。而今,他的自控能力增强,隐蔽工作做得很好,10分钟都可以不出来,成了真正的躲猫猫大王。


最离谱的是一天晚上,我一边做饭,一边哼着汪峰的歌《春天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没一会儿,我发现自己的背包摆在门口,里面手机、钱包、钥匙等一应俱全,旁边还放着一瓶可乐。问哲哲妈怎么回事。这时,哲哲甜腻腻地凑上来,慢条斯理地说:“你不是说你要悄悄离去,我帮你把东西都准备好了。我还给你拿了可乐,路上喝。这可乐可好喝了。”

有专家表示,儿童爱搞恶作剧是一种天性使然。有的是因为平时被父母忽视,希望自己的行为引起成人的注意;有的是天性好奇,想寻求违背成人要求的后果;有的是与父母交往中产生了坏情绪,利用恶作剧来发泄心中的不满,从而达到心理平衡;有的是父母教养方式不当,一味娇宠,造成孩子不懂自我约束,为所欲为。


哲哲的动机不在其中,而是属于以恶作剧的方式寻求他心目中的理想答案。就像让他回答“你为什么要藏起来”时,他说:“你不是说很爱我,看不到我就非常担心吗,我想知道你们到底有多担心,到底有多爱我!”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托马斯•卡尔经过研究后得出结论,爱搞恶作剧的孩子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日后成才的可能性较循规蹈矩的孩子更大,并解释说,恶作剧行为并非从天而降,而是要设计出富有新奇感的方案,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无疑是一次催化。另外,恶作剧可以增强儿童的独立性,儿童正是借助此种行为来超越父母为其所规范的界限,在行为和心理上进行一次逾矩的尝试,完成对未知世界和事物的探索。


在哲哲搞恶作剧的过程中,我隐隐感觉出他挑战权威的心态。因为每次被他吓到或者上当,他无一例外地格外开心:在让爸爸难堪的同时,表明自己并不弱小。上完绘画课,问他画得怎么样,他告诉我什么也没画。我很生气。此时,他嘿嘿一笑,拿出画完的作品,随即高呼:“爸爸被骗啦,我又成功喽!”


沈石溪笔下有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而挑战父辈,比父辈更强,信心满满地迎接未来的挑战,也应是隐藏在人类社会中一种自然定律吧。


一个恶作剧行为的成功,是孩子创造力的一次爆发,盲目斥责甚至惩罚会扼杀孩子动脑的积极性,会妨碍孩子的智力发展。对父母而言,正确之举是顺其自然,加以诱导,将其动脑的积极性引导至有益的活动中。在这方面,我赞同并听从专家的话。

不过,我誓与小家伙斗智斗勇,好戏就要开始了。


张贵勇

自认为有两份专职的事业,一份是爸爸的事业,一份是工作的事业。出版作品有《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阅读的旅程——教师专业成长地图》。本文由青豆书坊提供,选自《真正的陪伴》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