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教育

婴童网

一位名人儿子闯下的大祸,持续不断在网上发酵,甚至引出了很多个讨论话题。“名人”、“教育”、“特权”,这几个词足以牵动所有人的敏感神经,只要一旦沾上一个方面,必定会引起公愤。



然而,不幸的是,这个事件,居然把这三个方面全都沾上了。因此,成为最近几天的热点,并很可能还将持续,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这个事件,值得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反思,比如心理学角度、法律角度、社会学角度、教育角度等。而每个角度,都可以进行反思和总结,引发更多人的警醒。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更想从教育的角度对这个事件进行讨论,我还希望讨论可以做得更理性一些。而且,我一直觉得,大多数教育话题都应该采取理性的态度对待,从更冷静的视角观察。


因为,我们讨论的每一个话题,至少都会涉及到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甚至关乎更多成长中的孩子。


如果把天底下的每一个孩子都当作我们自己的孩子,很多的指责完全可以转化为指点,很多的讨伐完全可以转化为讨论,很多的无助完全可以转化为帮助。


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难事。只要把我们讨论的角度调转方向,把我们关注的焦点换个位置,就可以变得更为理性。


首先,我们需要理性对待这个事件。孩子的犯错和犯罪,最应该检讨的就是教育,既包括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当然更应该检讨的就是父母。所以,会有评论说,这不是儿子坑爹,而是父母坑了孩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说得很在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孩子出现的问题,如果要追根溯源,都能在父母的教育中找到答案。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孩子的发展都尤为重要。


而从事件的报道来看,这对父母对儿子的教育,特别重视,比如四岁就学习钢琴,师从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先生;8岁开始学习书法至今,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先生。孩子也几乎走了很多孩子成才的最优路线,北京最好的小学、最好的初中,再出国留学。


可是这么用心良苦的家长,为何却没有换来一个栋梁之才呢?这个是值得每个家长认真思考的问题。


不管是学校、社会,还是家长,我们都把孩子的分数和成绩、特长和技艺看得太重了。只要孩子成绩好,只要才艺水平高,我们通常就认为这个孩子是一个优秀的苗子。


这种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急功近利的评价标准,让我们遗忘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成人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才是我们对孩子是否优秀的评价标准。


孩子的内在品质是不是优秀,往往并不容易测量,往往就被那些炫目的奖状和证书所替代。成人社会本来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我们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来观察、评价一个孩子是否会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我们就只好用那些虚幻的、表面的、形式的东西,来代替最重要做人的评价标准。正因为社会、学校、环境对孩子的要求这么表面、这么虚荣,我们的家长也就会忽视对孩子做人根基的培养。一个个头上有无数光环的孩子,结果连怎么做人都不知道,基本的道德约束、法律常识都不知道,最终结果会如何,我们不言自明。


其次,我们需要理性对待孩子的教育。对于父母来说,当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家庭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果说学校教育教孩子知识、技能,那么家庭教育更多的是教育孩子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好的家庭教育,对父母的要求并不低。父母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能够理性地学习和思考,在育儿之路上不断成长和进步。不少父母其实是爱学习的,但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往往容易被哗众取宠的言辞或者虚无缥缈的概念所左右,而迷失教育孩子的方向,最后只好随波逐流。


这个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应该值得那些只知道一味给孩子爱和自由、不知道如何约束和管教孩子的父母深思。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本无可厚非,但无条件绝不是无界限,更不是无底线。爱得过度,就会变成溺爱;爱得不当,则会变成伤害。一个没有教育好的孩子,既会害了父母和自己,还会害了他人和社会。


最后,我们需要理性对待孩子的成长。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父母的任务和职责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知识,掌握一些儿童身心发展的常识。


除了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我们还需要把握关键的教育时机。有时候,父母错过了孩子的最佳时机,要想再补回来就比较困难。当然,如果父母过于超前培养孩子,要想退回去也不太容易。


经过六年的育儿实践,我把孩子的成长归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从出生到两岁左右。这个阶段,孩子的主要任务是身体发育,家长主要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我把这个阶段的养育称之为体格的培养。


二是从两岁到六岁左右。这个阶段,孩子的主要任务是身体和心理的发育,家长不但要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更要关注孩子的人格培养和习惯养成。我把这个阶段的教育称之为性格的培养。


三是从六岁到成人。这个阶段,孩子的主要任务既有身心的发育,还有道德的培育,家长不但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育,更要关注孩子的灵魂塑造。我把这个阶段的教育称之为品格的培养。


当然,在每一个阶段,还会有很多具体的关键期,这个方面可以参考蒙台梭利的敏感期以及其他一些心理学上的研究成果。


付小平 教育学者,亲子教育专家,儿童成长力培训专家,著名报刊专栏作家。著有《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把孩子温柔地推开》《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培养儿童自控力》。


妈妈悦读丨解读育儿生活,倡导科学的育儿观念,分享育儿心得与生活心得,引导妈妈更爱自己更爱生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