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开启打人模式 父母要怎么引导?

婴童网

  家里的娃要是出现打人的举动确实让人伤脑筋,之前就在小区里也见过这样的场景,宝宝也就一岁多的样子,玩着玩着就不知怎么地就拽她妈妈的头发、还用小手打妈妈的脸,有时候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着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位妈妈只能忙着先去给别人道歉,说起这事一脸无奈和愁容。



  有些2、3岁的孩子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也不管小伙伴的年龄大小、认识不认识,不是举手打对方了,就是咬人家,哪个父母看见心里都不会乐意有时候也难免有争执。


  你看,爱“打人”的宝宝也是不止这两位育友家里有,我们父母需要细心引导,帮助孩子度过这个“打人敏感期”,之后也会发现孩子的另一面成长。


  孩子爱打人原因也是多方面:


  1、孩子的自我意识萌发,同时迎来逆反期,凡事得看是否合自己的心意,要不然就是“不行”“不要”,小情绪上来的也很快,要是不“顺着”那就对着干难免也有打人迹象,其中有些敌意和攻击行为也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反应。


  2、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在发展中,有些情况下表达能力受限孩子就会用行为动作来表现。


  3、孩子和小伙伴的交往能力正在发展中,不稳定,经常有很多孩子其实想和对方交朋友,无奈自己的能力有限,有时候就会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意愿”,如果是这样的情况,父母可要会分辨,帮助孩子正确交朋友的方式。


  4、因为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平时在家里看影视剧、动画片里有一些打斗的情节,孩子觉得好玩也会去模仿。 


  怎样帮孩子改掉这个爱“打人”的习惯呢?


  1、当孩子发生“打人”“拍人”的行为时,一定要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孩子当时的情绪可能是高兴、兴奋、或是愤怒,妈妈可以在身边抱着孩,一边双臂抱紧一边说些安抚的话语,孩子的情绪会慢慢平静下来,然后在和孩子多说一些其中的道理,一般1岁半以后的孩子都是可以听明白的。


  2、父母应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平时一旦孩子在外面有了动手拍打了别人,父母都会比较关注,可是如果在家里孩子也有这样的表现的时候,有些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不在意或者笑着说两句玩笑话就过去了,这样做可是错误的。不管是在对家人还是外面的小伙伴,父母的管教态度是要一致的,让孩子明白这种行为是不被人接受的。


  有时候我们大人对孩子的一些亲昵行为也会让孩子误会,比如,父母会逗孩子去轻轻咬咬孩子的小手、小胳膊、小脚丫,会让孩子误解照这样的行为是招人“喜欢”的;或者孩子打你一下,你逗着玩还回去一下,一来一往孩子就会觉得好玩,不觉得是禁止、不允许的行为。


  3、缺乏正确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平时很多父母都会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尤其是孩子的小时候,当孩子内心感到孤独、不安、压抑的时候也会选择打人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父母尽量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多做正确的示范来交给孩子正确的言语表达和行为。


  4、让孩子了解打人的后果,小朋友之间发生冲突了除了告诉孩子不能打人之外,还要进步一让孩子看到后果,带着孩子向生气或者哭泣的小朋友道歉,这个过程要严肃、认真切不可认为小孩子不懂事就糊弄过去。


  如果单纯的说服孩子听不进去,必要的时候父母的威严也得有,不能总是“讨好式”说法,家里可以设置一个区域,用于犯错、反省,当做惩罚来用,让孩子在指定区域坐自己下来(待3分钟、5分钟可自行安排),同时严肃而坚定地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了,以后要如何做,帮助孩子了解自己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


妈妈悦读丨解读育儿生活,倡导科学的育儿观念,分享育儿心得与生活心得,引导妈妈更爱自己更爱生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