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宣布优化调整疫情相关措施涉及核酸检测、出行等多方面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截至12月7日共收治孕产妇140人,共分娩24人,在孕产妇预防、治疗新冠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孕妇是否更容易感染?对胎儿有什么影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医师、产科隔离病区负责人周敬珍,产科主任医师张晓丽为大家解答。
问题一:
孕产妇是否更易感染新冠病毒?
答:目前人类对新型冠状病毒普遍易感。孕产妇因为妊心理、激素、营养等影响,导致抵抗力下降、感染机率可能增加、且治疗周期较普通人长。从总体人群表现看,出现临床症状,如咽干、咳嗽、流鼻涕、浑身酸痛、发烧等。有基础病的孕产妇,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如果同时有发烧情况,有可能会加重病情,需要加强自我保护。
问题二:
孕产妇该如何做好防护?
答:孕产妇需注意防护,做到以下关键点:出门、在公共场所戴口罩,到医院就诊时戴N95口罩,少去人员聚集场所;居家或在办公室时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外出回来勤洗手。
问题三:
孕妇感染新冠后会对胎儿有影响吗?
答:孕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会影响胎儿。孕妇相较于正常人来说,体质较弱,免疫力较差,在感染病毒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一系列症状,此时孕妇的身体负担会进一步加重,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如果症状非常严重,可能不得不使用一些药物,也有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伤害,甚至终止妊娠。但对于一些体质较好的妊娠期妇女来说,感染新冠后可以在短期内痊愈,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就不会对胎儿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此外,目前也尚无证据表明妊娠期妇女感染病毒后,会通过垂直传播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胎儿,因此只要母亲可以保持良好的状态,仍然可以继续妊娠。根据大量数据及我们目前分娩的新生儿情况,暂未发现对新生儿的影响,孕妇因为妊娠期心理、激素、营养等影响,导致抵抗力下降、感染机率增加、且治疗周期较普通人长。
问题四:
疫情期间孕产妇产检建议
答:妊娠属于特殊生理时期,随着全身各脏器系统逐步发生变化,孕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或病理性问题。按期产检,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孕期异常情况并对胎儿宫内情况进行监护十分必要。每一位孕妇都应该按照各自医生的建议接受产检。对于正常健康孕产妇,可按医生建议适当减少产检次数、保留关键必要检查项目。
问题五:
疫情期间产检注意事项
答:重要是做好提前预约就诊,减少在医院停留时间,减少可能的暴露及交叉感染。如没发热等异常症状的孕妇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居住地附近的非定点医院或妇产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
如果专业医生评估为“橙”色或“红”色妊娠风险,务必遵医嘱到指定医院产检。新冠病毒传染力强,可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并且可能通过长时间暴露高浓度气溶胶或尿液、粪便污染导致的气溶胶接触传播,要提高防护意识。
就诊时注意防寒保暖,全程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公共场所电梯按钮、门把手等。注意手卫生,未洗手或未手消,不要接触眼、口、鼻等。
问题六:
哪些情况应当及时就诊?
答:一种是妊娠相关情况,如:头晕、头痛、视物不清、血压增高、心慌气短、阴道出血或流液、腹痛、胎动异常等,应及时到医院产科就诊。
另一种是与当前疫情相关情况:不明原因的发热、咳嗽、咽痛、乏力等不适,如果不排除可能接触过发热或其他感染者,应立即联系社区管理人员或医学观察人员及孕期保健医生,准确告知自己的情况,及时就诊。
问题七:
居家如何自我监测?
答:孕妈妈居家可以 自我监测体重、血压、胎动等,并要认真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正常体重孕妇的体重控制标准为:孕14周前总增加不超过2千克、孕中晚期每周增加0.4千克左右;
孕妇血压:收缩压131~139mmHg和(或)舒张压81~89mmHg为高血压前期。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诊断高血压;
孕妇一般于16~20周开始感觉到胎动。计数胎动:28~32周、每周1次,32~36周、每周2次,36周后、每天1次。一般胎动次数为每小时3~4次或12小时30~40次。胎动计数明显增加或减少,提示可能存在胎儿缺氧。
问题八:
感染新冠后,可以顺产吗?
答:鼓励阴道分娩,感染新冠并不影响顺产,顺产后的产妇转阴时间普遍短于剖宫产,没有证据表明剖宫产可以减少新生儿新冠感染率,我院至今为止顺产的新生儿新冠核酸监测都是阴性。
问题九:
新冠阳性的产妇产后哺乳
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答:母乳喂养时防止婴儿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佩戴贴合良好的口罩(例如医用外科口罩、KN95/KF94或N95口罩)、做好手卫生,并对有症状母亲接触过的共用表面消毒。
问题十:
疫情期间,孕前检查还有必要做吗?
答:所有准备怀孕的夫妇,都有必要在计划怀孕前3~6个月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与评估。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接受孕前检查评估,对于规避妊娠风险因素,降低不良生育结局风险,保障母婴安全,十分必要。
鼓励患者及广大妇幼保健人员和助产单位在疫情期间采取多种方式“互联网+”医疗手段,包括远程胎心监护、线上问诊、医疗联盟、远程医疗等,力求患者不出门也可以得到及时的医疗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