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常见病之一就是鹅口疮,鹅口疮又叫雪口病,多发生在婴幼儿身上,与患儿的免疫力低下密切相关。还与孩子入口的东西不干净、乳母的乳头不干净、乳具消毒不彻底、照顾孩子的人手不干净造成孩子所用的物品污染,这时候对于缺乏抵抗力的婴幼儿都很容易引发鹅口疮,特别是孩子有吃手、吃身边物品等习惯,就很容易反复发作。那么幼儿患上鹅口疮怎么办,掌握5个最佳治疗方法能快速缓解!
一、幼儿鹅口疮的最佳治疗方法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岁以下的婴儿最为常见。发病初期,口腔黏膜充血、发红,有大量如雪、针尖大小的散在软斑,可很快相互融合成白色斑块,可像乳凝块一样覆盖整个口腔黏膜;擅长脸颊、舌头、软腭、嘴唇的黏膜,白色斑块不易用棉签或湿纱布擦掉。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们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加以治疗。
治疗方法一、自制抑菌素
如果宝宝没有其他身体异常或者鹅口疮比较小,爸爸妈妈可以先尝试自制抑菌剂控制鹅口疮。抑菌剂的制备方法简单。制霉菌素研磨成粉末,然后与鱼肝油滴混合。制成后涂在宝宝口腔的伤口上,每4小时使用一次。有严重鹅口疮症状的宝宝,应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一些抗真菌药物。一般情况下,连续用药2-3天病情即可消失,但仍需继续服药数天,以防复发。同时,哺乳期的妈妈也要用小苏打溶液清洗乳头,避免反复感染。如果患病儿童有长期服用抗生素的历史,应尽早停用抗生素,这样可以培养正常的口腔菌群,抑制霉菌的生长。
治疗方法二、饮食保持清淡营养
在宝宝患鹅口疮期间,重要的是要选择容易咀嚼、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鸡蛋、大豆等,并适当增加维生素B、C的日常摄入,如猕猴桃、苹果、各种新鲜蔬菜等。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小苏打),用于冰硼油(中药冰硼粉制成膏状蜂蜜)、制霉菌素悬液等的清洗和擦拭。加强营养,特别是适当增加维生素B2和C是有效的。如果宝宝还在哺乳期,妈妈的饮食要清淡营养,避免辛辣、酒精等刺激性食物。不喂食不宜过饱。
自制番茄汁可以为宝宝提供足够的维生素C,也有助于鹅口疮的恢复。具体做法是:西红柿洗净,用开水浸泡,去皮,切成小块。用干净的纱布包好果汁或者放入榨汁机中榨汁。
治疗方法三、适当的做好卫生清洁,过犹不及非好事
平时要注意保持宝宝的餐具和食物卫生。奶瓶、奶嘴、碗、勺子要每天煮沸消毒。大人不要用宝宝的筷子,更不能用嘴咀嚼食物再喂。母亲应该在哺乳前洗手并清洁乳头。
虽然说要保持宝宝的物品赶紧卫生,但是过度处理宝宝的物品会导致宝宝对外界抵抗力的下降。比如所有餐具、衣服都用消毒液消毒,不让孩子接触外界,那就是大材小用了。在“无菌环境”中长大的宝宝,可能会出现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导致鹅口疮甚至其他疾病的慢性治疗。
治疗方法四、出现其它严重症状及时就医
宝宝厌食,轻度发热,精神焦虑;口腔黏膜上的乳汁发展到宝宝的咽喉部,应立即送医院检查治疗,以免鹅口疮的发展堵塞宝宝的咽喉部,导致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治疗5-7天,还是没有好转,还是鹅口疮加重。清热解毒,有效缓解鹅口疮带来的疼痛。
二、引发小儿鹅口疮的原因有哪些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白色念珠菌是许多微生物中的一种,但白色念珠菌是健康的。
经常在婴儿口腔中发现,但不致病。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机体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所以常见于口腔不洁、营养缺乏的婴幼儿。
1、母亲的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通过产道接触到母亲的分泌物就被感染了。
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哺乳时妈妈的乳头不干净,可成为传染源。
3、接触被念珠菌感染的食物、衣物和玩具。此外,婴幼儿在6-7个月开始长牙。此时牙龈可能会有轻微的疼痛感,婴幼儿爱咬手指和玩具,就容易把细菌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儿园过群居生活,有时会因交叉感染也会引起鹅口疮。
5、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治疗应用不当,会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就会乘虚而入,大量繁殖,诱发鹅口疮。
总结
幼儿患上鹅口疮爸妈一定要细心呵护,采用以上4个办法能够帮助快速缓解,但如果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或者还出现更为严重的厌食、轻度发热等症状后,就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了,不要耽搁,以免引发更为严重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