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贫血的发生与早产儿的生理因素、营养因素、疾病因素和医源性失血有关,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早产儿的身上出现了贫血等症,其就需要对早产儿贫血的原因进行查找,那么,早产儿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早产儿贫血的原因:
一、生理因素
1、新生儿出生后建立了肺呼吸,血氧饱和度(SaO2)迅速提高达95%,血红蛋白(Hb)的氧释放量大大超过了组织对氧的需要量,因而骨髓造 红细胞功能暂时受到抑制,这样4~8周即出现早期贫血,亦称“生理性贫血”。早产儿“生理性贫血”是常见的现象,所有的早产儿在生后短期内血红蛋白迅速下降,在生后4~8周达最低值。部分早产儿贫血临床上常有组织缺氧的表现,表现为淡漠、进食困难、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因此,有学者对早产儿“生理性 贫血”的说法提出了异议。
2、早产儿红细胞寿命较足月儿短,为60~80天(足月儿80~100天)。这可能是由于其红细胞胞体相对较大,胞膜较僵硬,能过微血管的顺应性较差,还与其所含HbF的半衰期比HbA短有关。
3、生长发育速度快。生后头几周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生长速度更快,血容量亦随体重增加而同时迅速增加,而此时骨髓的造血功能相对不足。
4、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活性低。早产儿骨髓缺乏红细胞生成素刺激,故红细胞分化成熟功能降低。早产儿贫血期间,血中EPO浓度增加明显低 于成人或儿童同等程度贫血者水平,而且胎龄越小,EPO浓度越低。早产儿血中EPO上升与Hb下降之间相关性很差,EPO对组织的缺氧反应明显低于成人。
二、胎龄和体重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
胎龄越小,贫血出现时间越早,程度越严重。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早产儿体重增加快,血容量亦随体重增加而迅速增加,而此时骨髓的造血功能相对不足,导致血液稀释;早产儿储铁量比足月儿少,且体重越低,储铁量也越少;早产儿自生后6周起,红细胞生成素增加或在促红素治疗期间,红细胞生成加快,耗 铁量增加。
预防早产儿贫血的措施:
1、强调对引起贫血的病因的防治。对因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应纠正出血的原因。
2、积极防治寄生虫病尤其是钩虫病,对月经过多或经产妇以及妊娠期妇女应当使用铁强化食品或补充铁剂。
3、对婴儿和早产儿应及时添加强化食品,合理喂养。
4、在接触有害物质的生产工人中,应加强劳动保护。
5、在日常生活中不滥用药物,严格掌握适应症。
早产儿贫血中医分为脾肾气虚型和脾肾阳虚型,其具体的中医治疗方法有:
1、脾肾气虚型:治以健脾补肾,益气生血。用四君子汤加味:人参、白术、茯苓、黄芪、首乌枸杞、黄精、熟地黄、大枣、鸡内金、神曲、陈皮、甘草。
2、脾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脾肾、滋阴生血。用右归丸合四君子汤加减:制附子、人参、白术、茯苓、女贞子、枸杞子、当归、干姜、焦三仙、甘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