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月份怀孕最好

婴童网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教育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适当的时间和恰当的时期受孕,为的是能够生育养育最优秀的宝宝。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很好的规划和预测新生命的到来。有时候一场意外,也可能就让自己放弃了优生优育,优育选择的最佳时期。但是,在备孕的时候,是可以选择备孕的时间还有备孕的客观条件的。因为不同环境和天气的影响还是会造成不同的影响的。那么,怀孕备孕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从季节上来说,5~7月是受孕的最佳时间。

  最佳之一:最佳受孕年龄

  专家认为:最佳的受孕年龄,女性一般为24~三十岁,男性为27 ~35岁。因为这一年龄段,男女双方不仅精力比较充沛,而且身体各方面健康状况都比较好,生殖器官发育也比较完善,精子和卵子的质量比较好,有利于优生优育。女性最好尽量避免在35岁以上怀孕,因为这个年龄段流产、死胎、畸形儿(如唐氏综合症胎儿等)的几率比较高。

  最佳之二:最佳受孕季节

  从季节上来说,5~7月是受孕的最佳时间。

  主要的依据是:首先,从新生儿方面来说,准母亲在5~7月怀孕,到来年的3-5月生育,这样孩子出生正好跨过严寒,又避开酷暑,孩子的护理相对比较容易。其次,从准母亲的角度来说,怀孕早期(就是怀孕的前3个月)比较重要,稍不留神,细菌和病毒就有可能侵入体内,造成流产、胎儿畸形。特别在北方,常出现准母亲因叶酸不足而导致胎儿出现神经管畸形的情况。如果准母亲选择在5-7月受孕,这时正值春夏交替,各种水果、蔬菜比较充足,将有利于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

  最佳之三:最佳健康条件

  为了生育“优质宝宝”,准父亲、准母亲要努力使自己保持最佳的身体、精神状态,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身体健康

  准父亲、准母亲要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避免在受孕的期间患上肝炎、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等急慢性疾病。

  精神状态良好

  年轻的准父亲、准母亲正处于事业的打拼期,工作和社会压力比较大,所以如果准备要宝宝的话,一定要保持乐观开朗的精神和心理状态,避免疲劳。尤其是准父亲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很多男性不孕的问题,都跟精神抑郁、精神状态不佳有很大关系。

  远离烟酒

  烟酒会影响精子活动、降低精子质量或造成精子畸形,因此烟酒对生殖细胞和胚胎发育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所以如果要生育“优质宝宝”,准父亲就最好在受孕前三个月戒严戒酒。

  生殖系统卫生健康

  准父亲和准母亲要特别注意日常生殖系统的护理。尤其是患有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的准母亲,患有前列腺炎的准父亲,更要注意日常的保健。因为以上这些疾病对精子在阴道里的生存时间、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以及受精卵的着床都有破坏作用。

  营养补充要适当

  为了保证精子、卵子的质量,准父亲和准母亲要适当补充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除了吃大量的蔬菜、水果以外,准母亲还可以服用相关保健品(玛特娜、爱乐维等)。叶酸的补充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在北方的准母亲更要注意补充绿色蔬菜,可避免胎儿神经管畸形的情况产生。

  最佳之四:最佳受孕时间

  一般来说,从每月排卵前3天至排卵后1天,是准母亲最容易受孕的时期,因此医学上称为“易孕阶段”。准父亲和准母亲如果抓住这个时机,即可成功受孕。但是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时候是自己的排卵日呢?应豪医生推荐以下2种方法供准母亲参考:

  1、日程推算法

  一般来说,准母亲的排卵日是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2~16天(平均为14天)。

  具体的日期可以通过日程推算法来计算。主要方法是根据以往十二个以上的月经周期记录,来推算出目前周期中的“易孕期”和“不易受孕期”。公式如下,请参考:

  A、以往最短周期天数—19=排卵前“不易受孕期”的末一天。次日就是“易孕期”的第一天。

  B、以往最长周期天数—10=排卵后“易孕期”的末一天。这样可以算出“易孕期”的具体日期。

  一般月经时间正常的女性通常周期为28天。准母亲可以根据自己月经周期的情况进行日程计算。

  2、基本体温测量法

  体温法是1种比较常见的测量排卵日的方法,因为一般来说,女性在排卵这天身体的基础体温会突然下降,然后比基础体温上升0.3~0.5℃。

  建议准母亲购买1个体温计,每天在睡觉前甩到35摄氏度以下,测量的方法就是每天一早醒来(在八个小时睡眠后)不做任何运动,立即测体温,因为任何动作都可能使体温升高而产生误差,所以必须在不运动的情况下完成测量,而且这种测量要至少持续14天,最好是一直坚持测量下去,并记录下来、画出曲线图,以便掌握自己体温上升、下降的规律,来确定自己的排卵日。

  了解了最佳受孕年龄、最佳受孕季节、最佳健康条件、最佳受孕时间,准父亲、准母亲即可灵活运用了。孕育1个新生命,是1个充满希望和幸福的过程。准父亲、准母亲一起来努力抓住最佳生育时机,创造“聪明宝宝。”

  图片来源:锐景图库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