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青年向华人泼洒奶粉的背后是供需错配的窘境

婴童网
摘要:2名荷兰青年在阿姆斯特丹街头四处寻找华人泼洒奶粉,在之前类似事件的新闻后,不断出现批评“国人外国掐架”的声音,这种挠痒痒的批评没有抓住这一现象最根本的引发点,拨开舆论纷争的乌云后,我看到的是国内供需错配带来的社会问题。人对生存必需物品的刚性需求不会改变,国内消费者青睐外国货的起点不是不爱国,而是国内的大多数产品在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并没有在质量上与外国货并驾齐驱。

  1月25日,有网友在荷兰华人网站“荷乐网”发帖称,2名荷兰青年在阿姆斯特丹街头“四处寻找华人,接着他们会问:‘要不要买奶粉?’当大家纷纷给出不要的答案之后,他们便打开奶粉泼洒过去”。

  这不是第一例国人在国外因为奶粉而“颜面丢尽”的事情。类似视频中的事件,原由可能出自对华人在当地抢购奶粉的不满。但是,对现实不满意的人不止那两个荷兰青年,更有一直对国产奶粉报以失望的国人。部分消费者将失望留在国内,眼光投向奶制品享誉世界的荷兰。

  在之前类似事件的新闻后,不断出现批评“国人外国掐架”的声音,大多以国人素质低为出发点,振振有辞、头头是道,让人失望的是,这种挠痒痒的批评没有抓住这一现象最根本的引发点,批评主体太不具体,既治不了标,也治不了本。拨开舆论纷争的乌云后,我看到的是国内供需错配带来的社会问题。找到最根本的引发点,对于如何解决“国人素质问题”大有裨益。

  人对生存必需物品的刚性需求不会改变,国内消费者青睐外国货的起点不是不爱国,而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国内的大多数产品在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并没有在质量上与外国货并驾齐驱。加上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国人也在经济上崛起,对商品供给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符合市场中人性的需求原则。

  世界这么大,在国内供应满足不了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会借助发达的交通工具奔向他国寻找满足点。尽管大批量消费者走出国门,意味着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侧面也说明了国内消费者在不断流失,国内的供应环境满足不了这些“高标准”的消费者。这几年的数据显示,国内需求已经出现了下降趋势,这个危险的信号警示着政府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新环境。

  让人庆幸的是,党与政府已经吹响了新一轮的改革号角,在市场和制度上双管齐下,这次改革成为了调整这一错配最有力和最有效手段。在个体中总结普遍,在普遍中破旧立新,顺势而上,摈弃点面式修补,在供需关系中找到契合点,以实现最基本的供需平衡,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化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以前产品供应方致力于在营销上让更多人买奶制品,现在他们要努力把奶制品做细做精,在产品源头上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在国内就能买到与荷兰标准一样的奶制品,加上整个奶制品环境的重新构建,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这样就不愁民众不在国内买奶制品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