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奶粉需求大国,我国在经历了“三聚氰胺”等奶粉事件后,进口奶粉品牌一度加快了布局中国的脚步。随着国内头部乳企技术进步,国产奶粉逐步成长为妈妈们的首选。
在此背景下,入驻中国的海外品牌也迎来了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但就在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市场监管总局关于1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中,韩国品牌爱氏妈妈上韵婴幼儿配方奶粉赫然在列。
据了解,此次不合格的产品是在拼多多福宝来(经营者为安徽省合肥赪运孕婴童用品销售有限公司)在拼多多(手机APP)销售,山东省青岛爱氏营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代理,由南阳世宗工厂NamyangDairyProducts.Co.Ltd(原产国:韩国)生产的上韵婴儿配方乳粉(0—6月龄,1段),其中铁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公开资料显示,铁是宝宝成长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对于血液循环、氧气供应、大脑发育都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铁含量都可能对宝宝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今年2月22日奶粉新国标实施后,国家总局发布的首份应配奶粉不合格名单,本次不合格的爱氏妈妈上韵也已获得了新国标注册。更令人疑惑的是,已经通过新国标注册的爱氏妈妈上韵仍然在使用原有配方注册号。
对此,乳业分析师宋亮向大公快消表示,这是因为爱氏妈妈通过新国标的奶粉产品还未生产出来。
那么,爱氏妈妈上韵究竟为何出现上述情况?旗下新国标产品何时才能问世?国内消费者还能相信进口奶粉吗?大公快消深度观察。
一年内两次涨价
曾因过期被拒入境
官网信息显示,爱氏妈妈上韵是韩国品牌南阳乳业旗下产品,后者是韩国第一家乳品制造厂,也是韩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婴儿奶粉制造厂。自1964年建立后的50年间,南阳乳业方面称,共有59%以上新出生人口会选择南阳奶粉。2006年,爱氏妈妈成立。但受限于韩国人口限制,南阳乳业将目光投向其他国家。
中国作为距离韩国较近且奶粉需求较高的大国,无疑是爱氏妈妈的优选。2014年3月,爱氏妈妈来到中国,在中韩等多个国家同步销售,其中爱氏妈妈上韵主要在电商、母婴店等渠道进行销售。
然而,在进入中国没多久,爱上妈妈便出现被拒绝入境的情况。2017年10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官网发布的《2017年9月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妆品信息》显示,爱氏妈妈奶粉由于已经过了保质期,未被批准进入我国销售并已被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在2017年,爱氏妈妈刚刚上调了奶粉全系列零售价。据悉,爱氏妈妈总部宣布,自2017年3月9日起,爱氏妈妈奶粉零售价由原来的328元/800g调整到339元/800g。
一年后的2018年2月,爱氏妈妈再次发出《调价通知函》:自2018年3月1日起,爱氏妈妈婴配奶粉零售价由339元/800g调整至368元/800g。
一年内两次调价,让爱氏妈妈的产品单价增长至0.46元/g,也更加稳定了其“高端化”产品定位。但众所周知,奶粉最主要的原料就是奶源,可韩国仅有一处面积约9平方公里的天空牧场,与荷兰、新西兰、爱尔兰等优质奶源地相比并没有太多优势可言,再加上其产品中添加的乳糖、脱盐乳清粉、生乳等成分,产品新鲜程也令人担忧。
虽然爱氏妈妈上韵奶粉中还添加了DHA、OPO、乳铁蛋白、β-胡萝卜素等成分,其中一段奶粉OPO的添加量达到3.5g/100g。但与国内产品相比,这些营养配方似乎并不出众。
以伊利旗下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金领冠珍护为例,其一段奶粉奶源为A2生牛乳,配方中含有三代OPO双重益生菌、活性蛋白OPN等,其中OPO添加量为8g/100g,是爱氏妈妈上韵一段奶粉的两倍多。
最主要的是,金领冠珍护婴配奶粉1段的京东零售价为342元/900g,单价约0.38元/g。而爱氏妈妈上韵奶粉1段的京东零售价为459元/800g,单价约0.57元/g。
对比来看,爱氏妈妈上韵奶粉的奶源、营养成分、价格等方面似乎都没有优势了。与此同时,随着国产奶粉品牌的逐步成长,我国奶粉进口量已经出现明显下降。
国产奶粉品牌乘风起
爱氏妈妈如何破局?
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1-6月中国奶粉进口数量为63万吨,相比2022年同期减少了17万吨,同比下降21.7%;进口金额为443220万美元,相比2022年同期减少了45158.7万美元,同比下降9.2%。
从婴配粉来源国看,欧盟依然是我国婴配粉进口的最大来源地。据中国海关发布的2022年乳制品贸易数据,该年我国来自欧盟的婴配粉进口量占比达到72.4%,品牌包括达能、美赞臣、菲仕兰等。
但是,中国出生人口已然出现拐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出生率为6.77‰。对比2021年的数据,新生人口数量下跌106万,人口出生率下跌0.75‰。
在此背景下,我国婴配奶粉销量出现明显下滑。欧睿国际(Euromonitor)数据,2022年中国婴配粉市场规模约为1717亿元,从发展趋势来看,2014年以前为高速增长时期,增速可达双位数,2018年后增速放缓至10%之内,2021年增速仅有1.5%,2022年增速小幅回升至3.4%。
另据鲸参谋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京东平台奶粉(包括婴幼儿奶粉、孕妈奶粉、婴幼儿液态奶)市场的销量约730万,环比降低约6%,同比降低约19%;销售额为24亿+,环比降低约2%,同比增长不足1%。
对此,乳制品专家王丁棉表示,从外资奶粉企业如美赞臣被国内企收购,雅培奶粉宣布明年要退出中国市场等这些市场信息表明,外资奶粉总体上的市场份额占比这三几年来已呈逐步下降趋势。“爱氏妈妈奶粉做不起来,原因应是多方面的,包括它的品牌打造、团队与执行力、渠道招展、产品市场渗透、消费者认知与接受度等均未见有令人满意的表现。”
在此背景下,想要突出重围的外资奶粉品牌除了从产品入手外,似乎就只能靠“刷屏”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就拿爱氏妈妈为例,其代言人为韩国国民级女神、“初代韩流掌门人”金喜善。于2021年,爱氏妈妈还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偶像独播剧场等黄金档节目投放广告。
但从销量来看,爱氏妈妈似乎并未在妈妈们中打开市场。以知名母婴平台“国际妈咪APP”为例,今年618年中大促期间,国际妈咪APP婴儿奶粉销售数据排行TOP10包括皇家美素佳儿、荷兰牛栏、惠氏、金领冠、飞鹤、合生元、a2、佳贝艾特等品牌,其中并没有爱氏妈妈的身影。
王丁棉认为,随着小孩出生率连年下降,奶粉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特别是头部企业群对市场份额的抢夺与瓜分,更是对其他品牌奶粉更感生存空间越变越少,再者,爱氏妈妈的产品特性、卖点、亮点等不甚大明显,又或者说,能感动消费者和吸引眼球的卖点不明显不多。
事实上,市场中不乏像爱氏妈妈这样在本土出名、但在中国市场销量并不算高的品牌,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中国奶粉市场目前面临出生人口拐点已至的现状,但依然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及细分领域等待企业开拓。
在王丁棉看来,随着国人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度和认知度的提高,未来几年国产奶粉仍会呈上升之态势,反之,外资奶粉仍会保持下隆之势。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则认为,这些乳企除了创新、升级产品外,还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营销、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来提升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和合作伙伴,以拓展业务范围和渠道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