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见专栏
新生儿出生率连续下滑、人口负增长的大趋势之下,母婴行业的“地主”,家里也没有多少余粮了。在越来越多母婴品牌感觉“孩子不够用了”的同时,有“奶粉一哥”之称的港股上市公司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鹤或中国飞鹤),也有些力不从心。
在2020年业绩大会上,中国飞鹤曾定下2023年350亿元的营收目标。如今,三年期已过,中国飞鹤却并没有如愿以偿。据飞鹤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中国飞鹤仅实现营收195.32亿元,同比减少8.35%。而这个营收规模,相比其当年定下的目标,却不足60%。
三年转瞬即逝。2023年,中国飞鹤营业收入同比减少8.35%至195.32亿元,不足目标6成。随后,中国飞鹤又将目标进行了修正,定下了重新立下“2024年实现收入5%至10%增长,利润5%至8%增长”的阶段性目标。
据观察,中国飞鹤定下更为谨慎和保守的目标,或许是不得不接受母婴行业下行的事实。与此同时,这也被视为飞鹤认清自己行业地位的信号。那么,那个曾经有“最贵奶粉”之称的飞鹤,为何悄然走下神坛?
营利双降,中国飞鹤辉煌不再
据中国飞鹤2023年财报,其报告期内不仅营收规模下降,而且毛利润、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 9.2%、33.5%。超3成的净利润下滑,说明中国飞鹤的盈利能力已大不如前。而其营收规模也在下降,足以说明过去中国飞鹤的“高价”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成绩单,是中国飞鹤近5年以来的“最差成绩单”,因此,也足以排除其业绩下滑的偶然因素。
据分析,中国飞鹤的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人口红利消退、母婴行业的繁荣时代一去不返,中国飞鹤难以独善其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出现下滑,2020年跌破10‰,到了2023年已降至6.39‰。
要知道,这已是我国连续7年出现出生率下滑。在这样的行业大势之下,中国飞鹤也告别了高速增长的迅猛发展期,进而陷入了增速大幅放缓的下行周期。
其二是从营收结构来看,飞鹤过于依赖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也让其短期难以扭转业绩下滑的困局。过去,飞鹤因为聚焦婴幼儿配方奶粉,赚到了“第一桶金”。如今,却正在受到这种品牌定位的束缚。
超9成营收来自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的营收结构,让中国飞鹤的营收来源,也过于单一。而此时这种并不算健康的业务结构,也正在成为限制中国飞鹤继续高速成长的掣肘。
随着新生儿数量持续减少,市场对配方奶粉需求量大幅减少的大背景下,飞鹤也受到巨大影响,其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从2021年的215.15亿营收,下降16.9%。
其三是从行业竞争来看,中国飞鹤虽然过去“贵为一哥”,但是同样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竞争压力。一面是蒙牛、伊利等传统乳业巨头纷纷涉足婴幼儿配方奶粉,另一面令人眼花缭乱的中小乳业品牌,都在瓜分中国飞鹤的市场。
例如,伊利虽然过去以液态奶业务为主,但是近年也在加码转型,并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方面加大马力。
据了解,伊利布局线下渠道,可谓来势汹汹,直接瞄准临盆期、孕检完的准妈妈进行精准营销,并通过母婴店、月子会所、妇幼医院等线下渠道加大营销力度,直逼过去飞鹤的线下大本营。在这样的重重压力之下,中国飞鹤也辉煌不再,很难再次起飞了。
质量问题频出,消费者投诉不断
10余年前,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令人心有余悸,也让消费者对奶粉的安全性提高了警惕。中国飞鹤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在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方面也未能免俗。
例如,2024年4月初,据证券之星报道,根据12315消费者投诉信息公示平台数据,从2024年3月28日至4月7日,短短10天时间,黑龙江飞鹤乳业中国飞鹤就新增8件消费者投诉公示。
据公示内容显示,消费者投诉内容不乏涉嫌推销商品、欺骗消费者,起因是附加赠品但未标明品种与数量,以及所购产品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要求退货赔偿等。
图源:证券之星曝光台
值得注意的是,据消费者自述,其购买渠道分为线上网购以及线下现场购买等方式。据观察,中国飞鹤类似的投诉并非个案,甚至充斥在各大投诉平台、社交媒体平台。
例如,截至2024年6月2日,在黑猫投诉平台关于“飞鹤”的相关投诉,数量就高达1600余条。投诉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包括但不限于预售飞鹤奶粉实际支付价格与宣传时的标价不符、实收产品的钙含量,与页面宣传不符等。此类投诉案例,也被消费者视为中国飞鹤在进行虚假宣传。
图源:黑猫投诉
此外,「于见专栏」还注意到,中国飞鹤还因以送奶粉为由,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而被消费者投诉。尤其是一些消费者表示,购买的飞鹤奶粉喝到一半,发现虫子等异物,更是让中国飞鹤背上了“食品不安全”的恶名。由此可见,中国飞鹤的消费者反馈,与其市场地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要知道,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飞鹤在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不含港澳台地区)连续五年位居第一,在全球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连续三年销量第一。
而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在中国飞鹤的市场宣传中,几乎每年都会宣称自己“零安全事故”,并宣称自己有着“全球最严格的生产标准”。
由此可见,在各种并算不上偶然的消费者投诉等客观事实面前,飞鹤的这些说辞,无异于自我“打脸”。这也意味着,在老生常谈的产品质量管理上,中国飞鹤或许还需下足功夫。
高价不等于高端,飞鹤未来之路难走
2019年登陆港交所时,中国飞鹤可谓春风得意。彼时,其董事长冷友斌公开表示:“飞鹤奶粉是全世界最贵的,消费者的认知就是好等于贵。”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强化飞鹤在消费者心目中的高端形象,飞鹤还专门打造了一个名为“星飞帆”的高端品牌,据官方介绍,飞鹤旗下星飞帆系列已连续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单品。其中,星飞帆卓睿更是表现强劲。
据了解,该品牌于2022年1月正式推出。上市5个月就实现了月销量破亿,2023年9月跃居线下“超高端+”第一大单品,并夺得线下全渠道奶粉品类第一的地位。
只是,中国飞鹤所谓的“超高端奶粉”,却被指有收割“智商税”之嫌。要知道,近年婴幼儿奶粉的国标正在不断抬高门槛,过去所谓的“好的就是贵的”这一定价逻辑,已经不攻自破,近年以来中国飞鹤业绩不断下滑的态势,就足以说明,其价格策略,消费者并不买账。
尤其是为了应对绝对主营业务的下滑,飞鹤还开始进行了提价。据媒体报道,在今年年初,飞鹤发布《关于飞鹤政策调整及产品涨价通知》称:“自2024年2月26日起,飞鹤星飞帆卓睿、星飞帆900克、星飞帆700克、星飞帆A2奶源版等系列婴儿奶粉产品价盘将全面上调”。
很显然,对价格十分敏感的宝妈,是中国飞鹤的主力消费人群。而消费者本就对中国飞鹤所谓的“高端奶粉”充满了质疑,此番涨价更是引发了不少消费者抱怨。
例如,在社交平台中,有不少宝妈抱怨,飞鹤旗下奶粉品牌每罐价格上调30至60元不等。有消费者更是如此表示:“太贵了,比进口奶粉还贵,准备喝完这批换奶粉了。”
众所周知,产品的价格,一方面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产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但是中国飞鹤的产品,如今在供求关系上,并不占据优势,太多的可替代方案,让飞鹤奶粉难以成为消费者唯一的选择,因此其涨价,也将进一步让其在市场竞争方面,失去筹码。
与此同时,其产品的科技含量不足,也频遭诟病。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数百亿营收规模之下的中国飞鹤,每年的研发费用率仅在2%左右。甚至其往期财报中,中国飞鹤综合损益表中并未将“研发开支”单独列出,而是将其归为“行政开支”项下。
由此可见,中国飞鹤对产品研发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其进行各种品牌营销造势的投入。对此,相信很多消费者对中国飞鹤的广告登陆电视台、高铁车身、铺满大街小巷印象深刻。
因此,重营销、轻研发的中国飞鹤,或许缺少一些核心竞争力。而当其赶上了新生儿出生率下滑的行业周期时,中国飞鹤只是靠给自己贴上各种高端“标签”,恐怕并非缓解业绩焦虑的解药,而其未来之路,也恐怕十分难走。
头顶“奶粉一哥”的光环,中国飞鹤曾经还被戴上了国货之光的头衔。不过,仔细分析中国飞鹤的成长路径,似乎是营销成分更多、科技含量却十分存疑。因此,在进口奶粉品牌的存在感越来越弱之后,即使中国飞鹤戴着国产奶粉的“高帽”,却难以让消费者信服。
毕竟,近年以来中国飞鹤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市场过度宣传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仍历历在目。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不会不明白,华丽的品牌宣传文案背后,还暗藏着诸多消费风险。
过去,对于中国飞鹤而言,即使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实际情况心知肚明,但是,只能优中选优,并无太多选择。可是如今,市场竞争格局已变,消费者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只是,中国飞鹤还是消费者的那个最优解吗?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