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德森M1935反坦克炮,曾是30年代威力最好的反坦克炮之一

婴童网

  来源:丹书战史

麦德森M1935反坦克炮,曾是30年代威力最好的反坦克炮之一

  在上世纪30年代初,丹麦开始研制新的反坦克炮,以应对正在进步的坦克技术,在1935年时推出了麦德森M1935反坦克炮,这是一种自动武器,同时它还被划分为轻型自动加农炮、反坦克枪甚至高射炮,那么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歧呢?

  麦德森M1935是一种全新研制的武器,包括它的弹药,通常称它使用20毫米口径弹药,实际上这是一种新研制的19.72毫米口径反坦克弹药,如果以常用的20毫米口径为枪炮划分界限的话,麦德森M1935其实应该称为枪(本文仍然称它为炮)。这种独特口径的弹药除了穿甲弹之外还有一种高爆弹,因为装药太少杀伤力很低,主要用来远距离打击机枪火力点等目标。

  火炮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这是造成火炮精度稍微欠缺的原因之一,另外精度还受到巨大后坐力的影响。火炮上膛需要耗费很大的力量,为此设计师在机匣右侧安装了一个杠杆式把手,尽管如此操作起来仍然很费力。机匣后方有肩托结构,机匣下方有一个扳机,但没有握把,操作起来有点别扭。

  火炮使用左侧插入的15发容量弹鼓供弹,另外还可以提供30、40和60发容量的大弹鼓,火炮有单发和全自动两种射击模式,全自动模式下每分钟理论射速120发,此时火炮抖动严重,射击精度很差,所以远距离精确射击一般选择单发模式,每分钟射速大约8~10发。

  除了使用脚架抵消一部分后坐力之外,设计师在炮口安装了一个高效的多孔制退器,尽管如此步兵版本的操作仍然是一大困难。

  穿甲能力是麦德森M1935最值得骄傲的点,它发射的穿甲弹是一种硬化钢芯弹,只在弹头的主体部分包裹了铜,这样可以与炮管内膛更好的契合,弹头重154克,炮口初速度730~780米/秒,以垂直角度命中目标的话,在100米距离上能击穿42毫米钢装甲,300米处为37毫米,500米降低到32毫米,1000米距离上则降低到15毫米。

  力量剧烈的衰减是小口径弹药无法避免的,好在500米左右的穿甲力度仍然可观,至少在30年代中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数据,除了皮糙肉厚的重型坦克,它足以在500米距离内威胁到当时大部分坦克型号。

  火炮本身重量55千克,但这还不是它的完整状态,步兵的便携式版本需要在前部安装两脚架,后部再安装另外一个可以调节高度的支腿,此时重量就增加到62千克了。此外它还有安装在重型三脚架和轮式拖车上的版本,重量分别为100千克和265千克。

  笨重的麦德森M1935无法像我们常规理解的反坦克步枪一样单人携带,而是像小口径火炮一样配备一个炮组,机动作战依靠车辆牵引,防御作战中安置在隐蔽阵位的反坦克炮绝对是敌方坦克的一大威胁。安装在三脚架上的反坦克炮也具备对空射击能力,可以充当小口径防空炮。

  麦德森M1935是一种威力可观但笨重复杂的装备,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服役,丹麦军队自身的装备数量也不是很多,原计划在机械化水平高的部队中用边三轮摩托车搭载,在步兵连中配备一个反坦克排,每个排装备6门麦德森M1935。

  有一些被出口到美洲和非洲,芬兰军队在冬季战争中也曾使用,据说部分欧洲外的国家曾使用到80年。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