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罐进口婴幼儿奶粉4天就到货了,扫描二维码查验,却没有相关信息……”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自己购买进口食品上当的经历,引发人们热议。很多人表示跟这位网友有着相似的经历。如何才能买到安全的进口食品?一旦买到假货,又该如何维权?
个别进口食品没有中文标签
前不久,网友郑女士在电商平台的一家代购网店买了两罐婴幼儿奶粉。奶粉的商品页面显示,产地为日本,适用人群为1—3岁,还展示了采买流程和购物小票。郑女士向商家进行了咨询,商家表示,自己的姐姐长居日本,店内所有商品皆为正品,请她放心购买。
拍下商品不久,郑女士就收到了奶粉。这不禁让她产生疑惑,以往从日本邮寄物品至少需要半个月,而这次仅用了4天。向商家询问原因得到的答复是,此款奶粉十分畅销,先行邮寄回国很多,这样能保证消费者尽快收到商品。
商家的说法并没有打消郑女士的疑虑,她打开一罐奶粉,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扫码信息显示的只有商品品牌介绍,并没有生产企业信息或购买渠道等。而以往购买的进口食品包装上都有中文标签。郑女士要求商家提供报关单、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产品检验检疫卫生证书等,均遭到拒绝。商家表示,奶粉是从日本直邮回国,并不作为企业商品进行销售,所以没有买家要求的证明。
无独有偶。网友孙先生不久前在电商平台的一家海外代购店里购买了几十包日本进口零食。拿到货物后,孙先生发现这部分食品外包装上没有中文标签,而且这些食品产地来自日本的一个核辐射区域。我国早有规定,对于产自日本福岛县、群马县、新潟县、千叶县等10个都县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禁止进口,防范日本核污染食品输华。孙先生认为,这些日本零食不符合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而销售商则表示,虽然商品没有中文标签,但他们在销售时已向消费者进行了产品说明,且孙先生没有相关检验报告以证明商品有质量问题。于是,孙先生将该店铺告上法院。
其他来自小语种国家的进口食品没有中文标签,更是让消费者“干瞪眼”。近日,消费者刘女士在网上购买了一包泰国生产的草本茶,拿到手发现外包装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泰文,“只知道里面是一堆香草,但具体都有什么植物,该怎么保存,怎么冲泡,全是两眼一抹黑。”
买进口食品认准标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标签应当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规定,乳制品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乳制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并建立乳制品进货台账,如实记录乳制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
有关专家表示,网络店铺无法提供进口货物的相关报关单据,所销售的奶粉就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而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或者损失3倍的赔偿金。
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选购合法合格的进口食品?海关业务专家提醒,消费者选购进口预包装食品,首先应查看是否有中文标签,如果对该食品产地或生产质量有疑虑,可向经销商索取进口食品的“身份证”,即海关出具的检验检疫证明,该证明详细记载了进口食品的名称、原产地、生产日期、品牌等信息。另外还可登录海关总署网站查看相关食品是否获得准入,只有经评估并获得我国准许进口的特定国家地区的特定产品方可入境。
法律人士建议,消费者可以要求销售商提供报关单、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商品检验检疫卫生证书等,并查验相关信息是否与购买的产品一致。
销售商只有在获取商品检验检疫卫生证书后才可以销售。通过相关资料,可以核实消费者购买的食品是不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合格合法进口产品。
消费者在购买进口食品时,最好选择大型、合法合规的电商平台进行交易,保留好相关交易票据(电子票据截图)。若出现质量问题,要保留好食品以便送检。现在很多行政部门都有相关App,可以通过手机关注,方便购买进口食品时及时查询。
此外,消费者购买进口食品时尽量不要选择私人代购。因为代购食品未向海关申报,是以个人物品的方式入境,如果发生二次销售,不仅属于违反海关法的行为,还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添加剂超标等安全隐患。
网络配图,与内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