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飞鹤奶粉,现在应该没有哪个宝妈不知道。
作为国产奶粉,飞鹤卖的一点都不比进口奶粉便宜,就连飞鹤的老板冷友斌都曾说过,如果折算成公斤价,飞鹤奶粉“全世界最贵”。
除了卖的贵之外,飞鹤还因为毛利润超高,还一度被称为“奶粉中的茅台”。
卖奶粉能卖到这样的地步,冷友斌也算是有几分门道。但通往成功的路上怎么可能没有坑,飞鹤一飞冲天的背后,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2008年9月16日晚,中央新闻联播播报了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
此前引发全国关注的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的调查结果显示,除了三鹿外,雅士利、伊利、蒙牛等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全部检出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
作为唯二不在其中的奶粉品牌,飞鹤从此一举成名,这家脱胎于地方国企改革的民营奶粉厂终于熬出头了。
当时的飞鹤,虽然早在2003年就在美国上市,但主要业务还是在东北、河北、山东等区域,不管是从生产布局还是品牌影响力,都只能算是个区域性品牌。
作为中国乳业的幸免者,意气风发的冷友斌准备带领飞鹤大举进军全国市场。
为此,他跟红杉资本签下对赌协议,拿到6300万美元的融资。
飞鹤的产品布局开始大而全,从高到低对市场全面覆盖,但形势却没有像他想的那么简单。
2008年以后,国产奶粉兵败如山倒,外资奶粉却高歌猛进。飞鹤在短暂扩张后业绩溃败,冷友斌最终输掉了对赌协议。
与此同时,有国外企业找到冷友斌,开价48亿收购飞鹤。对于身处绝境的冷友斌来说,卖掉飞鹤,就意味着财富自由。
但最后,这个东北汉子强咬着牙,硬着头皮不卖,这一幕像极了当年的飞鹤草创时期。
2000年,31岁的冷友斌是国有乳品公司飞鹤的总经理,当时中国乳业正值黄金时期,刚成立2年的蒙牛在牛根生的带领下已经跟伊利、光明呈三足鼎立之势。
在此局面下,黑龙江农垦总局决定整合旗下乳制品企业,成立了新公司完达山,寄希望完达山能在强敌环伺下分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这次“划分”中,飞鹤的优质资产全部划到了完达山,冷友斌本可以在完达山继续做副总。但他却放弃了“铁饭碗”,踏上了创业之路。
当时的飞鹤内忧外困,厂里还有100多名员工要安置,外面还有1400万元的外债。
农垦局的领导找到冷友斌, “1400万元,飞鹤品牌归你。”
冷友斌左思右想,最后跟农垦局签了合同——8年还清1400万元。
拿下了飞鹤品牌,但原来的厂房和机器都用不上了。
冷友斌先是把自家房子卖了10万,又带着家里的9万元的存款,再四处找亲朋好友借钱,最后凑了100万元。
他带着工人来到齐齐哈尔的克东县,收购了一家濒临破产的乳品厂,并正式命名为飞鹤乳业有限公司。
飞鹤在冷友斌的托举下重新起飞,但要想在一众知名品牌的“夹击”下获得立足之地,飞鹤必须要做出差异化。最后,冷友斌把产品方向锁定为婴儿奶粉。
通过跑市场、抓销售,买奶粉附赠东北大米和木耳,飞鹤终于一点点撬开了市场。
2001年飞鹤的销售额不过7000万元,到了2004年已超过4亿元。最为关键的是,冷友斌还开始自建大型牧场,打造奶粉生产的全产业链。
这恰恰也成为飞鹤躲过2008年全行业危机的法宝。
“创业13年,比现在难的日子都撑过来了,现在让我卖飞鹤,我做不到。”
面对飞鹤的发展困境,冷友斌一边咬着牙坚持,一边重新思考布局。
同样在寻找出路的,并不只有飞鹤一家。
那几年为了抢夺三鹿留下的市场空白,多家国产乳企打起了激烈的价格战。
不过打了几年之后,大家发现,虽然销售额增长不错,但是净利润却很不乐观,还给外资品牌让出了市场主导权,2015年外资奶粉品牌的国内市场份额高达70%。
冷友斌发现,飞鹤的竞争对手应该是进口奶粉品牌,而中国的宝妈作为奶粉的购买者,也已经被进口奶粉品牌充分教育的接受“高端”了。
于是飞鹤果断放弃价格战,砍掉低端产品“飞慧”,转向主推高端产品“星飞帆”。
要知道飞慧系列每年还能创造近5亿的收入,毛利率更超过了40%。
不得不说,冷友斌是个狠人,他明白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道理,放弃低端市场,就是为了集中发力高端确保了飞鹤的消费口碑。
除此之外,飞鹤还从产品定位和价格上处处紧盯洋对手。但此时国人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感,依旧根深蒂固。
为了打破僵局,冷友斌决定,豪赌一把。
2016年,飞鹤以“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重塑品牌,并斥巨资请来章子怡代言。当时正赶上《广告法》修改的第一年。
《广告法》第38条明确规定,广告代言人在广告中不得为其未使用过的商品推荐和证明。换言之,明星代言得“先用先试”。
于是,网友们在为章子怡家的两个在美国出生的孩子,到底有没有喝飞鹤奶粉而在网上争执不休时,飞鹤的名声打了出去。
飞鹤还入选了央视国家品牌计划,央视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更是为飞鹤专门开辟了广告投放时段,进一步增加了飞鹤奶粉的可信度。
为了覆盖更广大人群,飞鹤还连续几个月的时间在60多个城市投放电梯广告。
当时飞鹤全年净利润不过才2.69亿元,但一年下来在广告上就砸了5.5亿元。
如此大的手笔,冷友斌就是为了让消费者记住“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这个标签。
他的想法很简单,集中所有火力打一个点,哪怕一年不赚钱。
最有群众基础的明星,最强有力的媒体渠道,最有渗透力的广告投放,三“最”齐发之下,飞鹤奶粉的销量从此暴涨。
从此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从最低不足20%,一路飙升至60%以上。
而领头羊飞鹤,更在婴儿奶粉市场,遥遥领先于一众外资品牌。
2022年,飞鹤以220亿的营收,连续多年位居国产奶粉第一品牌。其中,星飞帆更成为婴幼儿奶粉全球第一大单品。
但飞鹤只是因为会打广告就能卖的又贵又好吗?其实并不是。
除了高举高打的品牌形象提升之外,冷友斌还选择了非常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和“小米加步枪”的人海战术。
当进口奶粉品牌把经营重点放在一二线城市时,飞鹤却选择了三四线城市。
一二线城市是目前生育率最被压制的地方,每年的奶粉连存量市场都算不上。
而这些城市的宝妈天然又对国产奶粉抱有严重的不信任感,她们也往往有更多购买渠道。
而三四线城市的宝妈们往往对国产品牌的并不抗拒,再加上三四线城市的母婴消费能力迅速提升,像飞鹤这样的高价婴幼儿奶粉也能负担。
一罐奶粉相差几十块钱,飞鹤虽然价格高但心里也会舒服一些,毕竟孩子只喝一回奶,当然要给他最好的,这也正是三四线城市宝妈宝爸的共同心理。
国际奶粉品牌及其代理商,主要依赖在一二线城市的商超铺货。
而飞鹤抓住了三四线以下奶粉销售渠道分散的特点,把跟经销商的合作发挥到了极致。
在线上营销疯狂席卷的当下,飞鹤却用传统的营销方式——地推,一次又一次吊打了洋品牌们所谓的品牌调性。
2019年,飞鹤全年总共有50万场地推活动,如果按照全国2800多个县来计算,相当于每隔一天至少有一个县级城市举办了一场飞鹤的活动。
其实早在2013年,飞鹤就布局起了地推活动,不过那时一年还仅有几万场。
到了2016年,飞鹤正式发展出地推团队,以省为单位进行管理,最初一个省有3-4人,2020年扩展至70-100人,并最终发展成为3000多人的飞鹤自有销售团队。
根据飞鹤的要求,经销商举办线下推广活动的频率不低于两天一场,费用由经销商和飞鹤各付一半,而销售获利全部归于经销商。
靠着农村包围城市、全年不间断地推活动、打了粮食给经销商,飞鹤成功打穿了母婴渠道,最终靠着高端产品攻破低线市场这一招站到了巅峰。
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背后,飞鹤恰恰是抓住了庞大中国市场的天时、地利、人和,这才有了今天的一飞冲天。
飞鹤真正的危机是什么?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是所有奶粉品牌必须直面的问题。
2022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为956万人,这是自1950年以来,我国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万,人口出生率仅为2016年的一半。
正是从2016年中国出生人口高点开始,飞鹤真正开始了快速腾飞。
如今出生潮褪去,不知道是又会是哪个奶粉品牌最先守不住底裤开始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