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元流拍到百万天价,日本购物怎能没有它?

婴童网

说到日本旅游

从千元流拍到百万天价,日本购物怎能没有它?

“购物”

可以说是永恒的话题

化妆品、小家电、奶粉、

甚至马桶盖,

为什么那么喜欢买日本货?

(哪怕是MADE IN CHINA)

“精良”、”细致”、“体验感好”

是很多人给出的答案

日本工匠们不管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繁华,

都心无旁骛。

在这个社会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

正是由于他们的坚守,

人类很多宝贵的遗产才得以保存下来。

匠人们奉献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手艺,

所呈现出的也不是某一项专门的技巧,

而是匠人自身的精神:灵魂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今天要给大家种草的宝贝

就是日本匠人铸造的几种珍品

其中就包括下面这种曾不被看好的铁壶

1

“龟文堂系湖严堂定制兽首铁壶”一组3只

在2013年的北京秋拍上,这套日本“龟文堂系湖严堂定制兽首铁壶”一组3只,连红木展柜,最终以101.2万元人民币成交。其实不仅是在收藏界,近两年日本本土也刮起了一股南部铁壶风。由于它在中国市场上都价值不菲,很难入手。很多中国游客不惜亲赴日本,抢购南部铁壶。继日本电饭锅之后,南部铁壶也成为了中国游客的新宠。但就在几年前,日本铁壶的收藏还十分边缘化。

岛明彦

西村松寿堂店主

因为日本人在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铁壶了。所以铁壶就是一个民间的传统工艺。就是一个艺术品。我们把它摆到家里头。但是我们在制作这个铁壶的时候,也是希望它能够作为一种可以日常使用的实用品,而不是仅仅只能用于观赏。

日本铁壶

2008年2月的上海拍卖会上,一件明治18年的日本铁壶上拍估价虽然只有5000到8000元人民币,但最终也以流拍收场。从千元流拍,到百万天价,再到亲赴日本的抢购风潮,短短5年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原来,日本铁壶集使用功能、审美性、收藏性于一体,堪称茶道重器和收藏佳品。用金、银、铁壶煮过的水含有二价铁离子,会出现山泉水效应,口感圆润、甘甜,可有效提升茶品口感。同时,一把好的日本老壶,具有集雕塑、绘画、书法、镶嵌工艺等于一身的完美,俨然就是用浮雕形式来体现演释的“中国画”。

王鲁湘

现在我们中国人就在拿它做实用品。因为我们煮云南普洱茶的时候,这个水温要特别高。而它烧出的水,比现在我们的新式的铁壶烧出来的水温要高。所以用它煮水,来泡云南普洱茶是最好的。

2

龙文堂二代安之介嵌金银铜飞鸟瑞穗纹铁壶(拍价97.75万元)

现代的日本铁壶,和传统手工铁壶相比,已有很大不同。广为藏家喜爱热捧的“龙文堂”铁壶,因为铸造流程的特殊,每件铁壶铸好后,必须敲碎模具方可取出。所以不会出现两个相同的铁壶。据记载,在鼎盛时期,龙文堂一年所产铁壶不超过150把。

竹中胜治

铁壶研究者

日本的铁壶最早起源是在距今大约250年前。在此之前,日本盛行的茶道,所用的并不是铁壶,而是一般的壶。而在大约250年前。从中国传到日本一种叫做煎茶的茶,那么像以前喝抹茶那样的死板方法,就逐渐消失了。喝茶变得简单了,而从这时起,铁壶开始被广泛使用了。

抹茶道

日本的饮茶习俗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之所以说日本茶道是“中国古茶道的活化石”,就是因为他们一直沿用宋人的抹茶道。抹茶是茶粉,是把茶叶捣成粉末,然后混合成茶汤来饮用。而到了明代,“煎茶”传入日本,人们开始把茶叶放在特定的容器里煮着喝。这样的方式,已经更接近于我们现在的饮茶习惯。所以相应的饮茶工具,也势必改变。铁壶,随之出现。但这个原本只是为了煮茶而产生的铁壶,因为使用方便、坚固耐用,到了19世纪中期,已经几乎成为日本人家家户户的生活必需品。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京都的铁壶又突然消失了?

竹中胜治

铁壶研究者

这是因为八十年前发生了战争。战争的时候,日本政府把各家各户的铁和铜,都强制性地回收以用于军用。当初各家各户都有这种烧水的铁壶,结果全部都给国家强制性地收购了。所以就这样没有了。而实际上在这之前,自从在明治年间铁壶普及了以后,大正一直到昭和十年之前,都是很繁荣的。

3

龙文堂铁壶

日本铁壶分为南部壶与京都壶两派,一为南部壶(日本历史上被姓“南部”的氏族统管的地域),喜好茶道的寻常人家多用此类壶,特点是壶身与壶盖整体铸造、讲究朴拙。一为京都壶,本供殷实家庭使用的京都壶,基本特征是有铜质的壶盖,并有颇具心机的装饰。属于收藏品的范畴,工艺精致,以龟文堂、龙文堂、金寿堂、光玉堂四大堂号为代表。

日本老铁壶的“堂号”就是相当于今天作坊或是公司,堂主相当于今天公司的董事长,堂口里的釜师,就是铁壶的制作者。如果说堂主相当于掌门人,那么釜师则类似中国紫砂壶的制作名家,他们以精湛的技艺为龙文堂、龟文堂等各个堂号,留下不朽之作。釡师独自完成一把铁壶,起码需要修业15年以上。如果想在铁壶上留下带有自己名字的箱款,更是需要修业三四十年。

雕刻有诗词的铁壶

王鲁湘

所有当时著名的釜师,其实都是汉学修养非常高的。他们从汉学、汉话、汉诗、书法中间,得到很多的营养和灵感,也把这种修养体现在了铁壶的制作上头。日本铁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日本文化的集成。在一把铁壶上,我们可以完整地感觉到日本文化活生生的存在。

一把铁壶就是一件雕塑艺术品

日本铁壶的历史延续了200多年。制作一把铁瓶需要多达80道以上的工序,繁复的工序之后就可以看到初步的壶型,壶型也是颇有学问的,最受人垂青的是代表南部铁瓶的“南部型”,其呈现出的纵长感犹如流畅的山形,常施以霰纹,是高级铁瓶的翘楚,就像富士山落满了雪,所以也被称作“富士型”;还有底部圆润的“铁钵型”,绰号“柚子型”;而“尾垂型”与“万代屋型”尻型底部比瓶身略小的特征减少了热源对瓶身的损害;而“铃兰型”、“枣型”顾名思义由植物灵感而来,与现代水壶也更多份相近。“圆日型”显然是对日月的想像,尺寸也缩小许多,圆圆的可爱造型是现代居家人气的逸品。

4

天目盏

说完铁壶,再来说说另一种茶具——天目盏。

天目盏是日本人的叫法,在中国,它的名字叫“建盏”。据说,日本人的叫法是因为这种茶碗最早是日本僧人从中国浙江的天目山带回来的。天目山是儒释道三教名山,从晋代佛教入山以来的1500余年间,天目山狮子正宗禅寺和禅源寺与东南亚各国佛事往来频繁,是日本临济宗永源寺中兴的发祥地,也是佛教中韦陀菩萨的道场。南宋时期,大批慕名而来的日本僧人来到天目山修行,在这里接受中国禅宗文化的熏陶。当时寺内的僧人用一种福建建窑烧制的建盏喝茶,这些建盏被日本僧人陆续带回国内就成为了今天的天目盏。盏,在汉语中被解释为浅而小的杯子。建盏是指其产地在福建的建阳。

天下没有不变的事物,有些变化甚至比我们的想象力还要丰富。700多年前,宋代极为著名的黑釉瓷茶具建盏不仅在自己的故乡中国神秘地消失,也随后在日本的茶道中难觅踪影,成为一桩悬案。天目盏是世界公认的顶级艺术品,中国曾经大量生产过,日本也大量地进口过。它为什么会突然消失?700年间,天目盏经历了什么?似乎没有人能够说清楚。

好在,除了几件完好保存的天目盏以外,日本的能工巧匠通过大量的研究和试验,成功地研制出了色彩奢华、足以乱真的天目盏,让我们可以一睹芳容。

5

日本漆碗

日本漆器不得不推荐的原因是,它的制作工艺实在令人赞叹。

正如瓷器在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工艺中具有崇高地位一样,漆器在日本和日本的工艺中也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漆器已成为日本的代名词,它代表日本文化特有的精神和气质。对于一个日本人来说,早晨起来喝下盛装在漆碗里的早粥,可以令他一整天充满活力。日本有一句古语,食物好不好,先看餐具。一只漆碗,有将近120道工序,造型考究,不事雕琢,哪怕是过了一百年都还能用。

在日本的漆艺中,沉金是轮岛独一无二的技法,也可以说是最高难度的技法。沉金又称枪金、戗金,是用非常细的工具在完成的漆器作品上一点一点地刻出图案,再于上面洒上金粉的装饰技法。

几百年来,沉金的技术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以前的沉金工艺都是用黄金粉,色彩比较单一。现在漆师们会在金粉中搀一些绿色、红色的颜料。除了黄金以外,像白金这一种新的金属也开始使用,漆器色彩更多样化,使漆器在艺术力有了大幅度的进步。沉金技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把飞禽走兽的神态和蓬松的羽毛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沉金就像极了中国的苏绣和湘绣。中国的苏绣和湘绣,讲究的就是在绣老虎或小猫这样的动物时,也能动物身上的毛一根一根地全部绣出来。所不同的是绣女用的是丝线,而漆匠用的是金粉。沉金的难度很高,需要极大的耐心。

匠人精神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无处不在。用一种虔诚的心,去对待事物,去赋予事情一种灵魂,这就让工艺上升为艺术。只是在快速的现代生活节奏中,这已经是件很奢侈的事情。

李庚

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教授

大家都讨论日本社会的结构。其中匠人意识重要性非常大,造成它的是日本的国民性。这其中有日本人的人生观。日本人很少去改变职业。他一旦进入到某个行当,或者他家族是这个职业的话,他会终身从事,甚至多少代人就做这个事情。

END

在接下来一周的节目中,

咱们将去寻找日本的“匠人精神”。

在京都偏僻的小街里,

探访创建于1885年的铁壶小店;

也会去往临近日本海的轮岛市,

拜见对漆艺异常执着的西先生,

他制作一件漆器有时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

而松本市的酒井邦男,

秉承父亲意志继续坚持浮世绘博物馆的开放,

哪怕一天只来一位游客;

此外,日本传统艺术界国宝级大师大仓正之助

敲击着600年历史的大鼓;

作为刀匠的吉原先生,

仍会在洒满阳光的屋子里仔细研磨着武士刀。

想了解更多细节故事

敬请收看

即将于5月28日-6月1日

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的

《纪录・大时代》

“匠人之国”

部分内容整理自《聪明人的笨功夫——日本匠人口述淬炼心性之法》书稿

编辑:伊梵、撕纸小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