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享福的最好方式:打开五扇门

婴童网

生活总是矛盾的。

退休老人享福的最好方式:打开五扇门

身在职场,和同事勾心斗角,真的很烦躁,恨不得早点退休。

真的退休了,忽然发现自己无所事事,并且年纪也大了,惆怅油然而生。

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从来不会一成不变,让人顺意。

不管怎样,日子总得要过下去,并且人人都期待“福气满堂”。

每到新年,我们都喜欢说一句话:“祝您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

周朝时,《洪范》里说:“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可见,若我们能及时打开“五扇门”,让福气涌进来,那么余生就是命好的人。

01

出门锻炼,带来寿福。

按照古人的说法,寿命排在五福的首位,并且有“五福捧寿”之说。

想来,人要是寿命都没有了,还谈福气,这是无稽之谈吧。

就是一个老人活着,但是动不得,思维也停顿了,行尸走肉一般,福气多半是走光了。

只要身体健康,多大年纪,都很幸福。毕竟,我们有退休金,不愁吃不愁穿,也不要子女给赡养费。

为了健康长寿,因此我们要每天出门锻炼,不要一天到晚,就窝在家里,反复刷小视频,或者躺下睡觉。

也许你的家里也有健身器材,但是锻炼起来,还是不如外头。毕竟,外面的空气好一些,还能和同龄的人,交流一些锻炼的方法,彼此鼓励和学习。

生命在于运动,千万不要停止不前。

02

出门购物,花钱买福。

很多退休老人,一边花钱买东西,一边骂骂咧咧。

“为什么退休金那么少?为什么东西那么贵。”这些话,说出去,就是怨气,对自己没有好处。并且,钱也花出去了,收不回来了。

手里有财富,就有福气。取钱,花钱,结余,若是你想明白了,就是三种福气。

一日三餐,计划着花钱;穿衣服,水电费,省一省,一系列的做法,你开心去做,就是福气。

人啊,哪能有板着脸花钱的道理呢?

比一比,我们比那些没有退休金的老人,已经好一百倍了。比较兵荒马乱的年代,已经算是地主生活了。

戒掉贪欲,简朴生活,富贵就慢慢往上涨。

03

出门看景,心安是福。

生活条件不好的古代,人们以“内心安宁”为福气。

看看一些隐居的人,就会明白,苦中作乐,心的境界高了,比普通人活得更好。

陶渊明,晚年没有什么钱,还靠种地过日子。但是他不求大富大贵,而是把身边的一草一木,当成风景,写入诗句里。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哼着小曲,背着锄头,一抬头就看到了夕阳西下,这不是很幸福的事情吗?

现在,交通方便了,我们隔三差五能够去旅游,还能去农村小住。借助风景,清除了内心的杂念,幸福指数,一定是迅速往上涨。

就是你没有时间去远方,也怕花钱太多,推开门,欣赏门口的一切,任由春风涌进来,都是妙不可言的。

04

出门行善,积德积福。

退休了,你也是家里的爷爷奶奶辈分了,千万不要做缺德的事情。老人缺德,全家被羞辱。子孙也会学坏。

树立好的榜样,持续积德积福,这是大家的福气。

事实上,天下老人,都可以发挥余热。只要你愿意。

著名演员游本昌,因为拍摄《济公》走红。

他在电视剧里,扮演模样怪异,但是内心善良的济公。帮助人们求雨,为穷苦的人带来食物,揭露贪婪的官吏。

他年迈的时候,一直关照重病的妻子,并且因此放弃了工作。

不管多难,哪怕是卖掉家里的东西,他都没有放弃妻子。因此,妻子也逐渐好转起来。

在他闲下来的时候,也会给年轻人讲如何拍戏,毫无保留地传递知识。

每天出门,老人都带着善意,那么和谁都有缘分,也不会怨恨社会。常常有举手之劳,听到别人说的“谢谢”,心情不好,才怪。

人与人的关系,没有那么复杂,也不要太多的冷漠。

老人要得到别人的关爱,就得先去关爱别人。从来不是坐在家里,等着别人上门,送温暖。

05

出门育儿,持续纳福。

五福临门里,最后一福,是“考终命”。也就是说,人生,要善始善终,平和有尊严地无疾而终。

退休了,要有非常好的结局,其根本是“家庭幸福”。几代人之间,一直有良好的互动。

当老人走不动了,能够得到子孙的照顾,老人活得受尊重。

能不能善终,和子女的做法有很大联系。从长期看,就是老人对子女的爱,有没有持续积累,是不是值得子女反哺。

聪明的退休老人,帮忙带孙子,不厌其烦;帮助子女立业,一辈子都牵挂子女。

有一句话说得好:“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老人出门,到子女家去做点什么,吃亏是福。只要子孙都争气,福气就能源远流长,没有终点。

06

五福临门,不是单纯的祝福语,而是生活的诀窍。

根据时代的变化,把五福的内容进行调整,我们就更容易做到了。

在东汉时,《新论辨惑第十三》里说,五福就是: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

根据你我的家庭情况,设置五福的内容,并且坚持做到,退休了,人生就开启了第二次春天。

推开门,福气涌进来,何乐不为?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