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士利私有化启示:奶粉行业不需要“二哥”

婴童网

原标题:雅士利私有化启示:奶粉行业不需要“二哥”

来源 / 向善财经 作者:刘能

奶粉业务一直是蒙牛的“心头肉”,在2020年,蒙牛总裁兼执行董事卢敏放就曾提出,蒙牛奶粉板块的目标是未来三年达成百亿元,进入中国市场前三。

随着蒙牛的深耕,雅士利则成为了蒙牛奶粉目标实现的“主力”,但雅士利的表现似乎并不如蒙牛所预期的那般。

7月5日,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和星莱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宣布,计划通过私有化来收购雅士利,并撤销其上市地位,支付计划项下应付注销价的支票将尽快寄发予计划股东。

不得不承认,今年以来港股市场低迷,不少企业选择通过私有化的方式结束资本市场进程,雅士利为何也成为了其中一员?

蒙牛“跟随战略”失效?

提到蒙牛的初期发展路径,绝对离不开一个词:“跟随战略”。

所谓“跟随战略”,就是选择一个跟随对象,然后在产品、定价、甚至包装等方面模仿领先企业。

在早期,蒙牛作为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为了尽快赶上行业第一梯队,经常执行“跟随战略”,避免被伊利甩开,也迅速缩短了与伊利的差距。

在向善财经看来,蒙牛的奶粉业务的发展路径,实际上也是一种“变相跟随”,或者说是跟随战略的一种思路升级。

“跟随战略”的本质是模仿行业领先者以成为行业领先者。在蒙牛具备一定实力之后,可以直接控股行业领先者,从而更好的模仿,更快的学习,更早从跟随者跨越到行业领先者这一步。

雅士利成立于1983年,1995年引进成人奶粉和婴幼儿奶粉生产线后,走上奶粉企业的路。2010年,雅士利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天眼查APP显示,雅士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法人为伍培辉。

2013年,是雅士利发展最强盛时期,彼时,蒙牛乳业以超过百亿港元的价格向雅士利发出要约收购,成为了雅士利国际的控股股东。据媒体报道,蒙牛“吞下”雅士利的这笔交易,或是当时中国乳业规模最大的一次并购。

而收购雅士利后,蒙牛仍在追逐更多的奶粉领域的强者。蒙牛乳业总裁孙伊萍曾公开表示,“未来我们将通过引进国际合作伙伴,进一步将雅士利发展成为一家更加国际化的奶粉企业”。

这一句话很快应验。

2014年10月末,蒙牛、达能、雅士利联合签署股份认购协议,达能以近44亿港元的代价成功将雅士利25%的股权收入囊中,借此达能成为了雅士利的第二大股东。

借此机会,蒙牛与达能的关系交织在一起。此后,在2012年创下年销售额57.33亿元的成绩,在中国婴配粉市场独占鳌头的多美滋,也被蒙牛通过雅士利收入囊中。

可惜的是,集结多方势力,在发展将近十年后的今天,蒙牛终究还是到了“梦醒时刻”。

根据蒙牛财报,2018-2021年,蒙牛奶粉业务收入分别是60.17亿元、78.70亿元、45.73亿元、49.49亿元。2022年,蒙牛奶粉业务营收由2021年的49.49亿元降至38.6亿元,下滑22%。

蒙牛奶粉业务收入主要来自雅士利,在2022年,蒙牛38.6亿元的奶粉业务营收中,雅士利的收入达到37.382亿元。

实际上,蒙牛奶粉业务对各方关系“解绑”早已势在必行。

在去年5月7日,蒙牛和雅士利就曾发布联合公告,披露了三项重要交易,涉及雅士利、多美滋、蒙牛和达能低温酸奶合资公司。相关交易结束后,将解除蒙牛达能现有关系,实现“彻底分手”。

为何蒙牛在液态奶领域模仿领先者的战略可以成功,在奶粉领域反而“失灵”了?

可以发现,在液态奶领域,伊利始终扮演着行业领先者的角色,但在奶粉领域,头部企业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

雅士利和多美滋等奶粉品牌并不是没有辉煌过,但都不是站到最后的玩家。达能所代表的外资奶粉品牌的时代早已过去,国产奶粉品牌的时代正在到来,而跟随者总归会“慢人一拍”。

奶粉行业不需要“二哥”

在国内婴配粉市场萎缩的当下,没有人能独善其身,越是腰部、尾部的奶粉企业,注定竞争会更加激烈。

本质上,奶粉企业都在争夺龙头的位置,但蒙牛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2020年,卢敏放提出了奶粉业务的百亿目标,而飞鹤在2020年的营收已经达到了185亿左右。也就是说,蒙牛作为综合性乳业巨头,在奶粉领域的目标也就是“半个飞鹤”稍多一点。

《孙子兵法》有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本身蒙牛对自家奶粉业务的目标定位就比较低,再加上行业下行,这也成为蒙牛奶粉业务失利、雅士利走向私有化的重要因素。

此外,也有媒体认为,雅士利目前的处境可能与股东结构原因有关,雅士利此时退市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外部股东给其施加的压力,从而帮助蒙牛重新梳理奶粉业务的布局。

收购雅士利、牵手达能、拿下多美滋和贝拉米......虽然蒙牛动作频频,但弊端是导致蒙牛在奶粉业务内部管理层面也显得有些混乱。

蒙牛不懂收购吗?并不是。在向善财经看来,本质上还是蒙牛对于奶粉业务的理解能力仍有不足,如果自身做不好奶粉,更难收购好奶粉企业。

在2010年,蒙牛仅以4.69亿元收购了君乐宝乳业集团51%的股权。要知道,在被蒙牛收购后,君乐宝靠着主营的酸奶业务,就帮助蒙牛的酸奶市场份额提升至30%以上。

在2014年君乐宝战略转型,发力奶粉业务后,市场增长势头也极为强劲。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君乐宝销售收入达到130亿元,其奶粉业务销售额更是突破了50亿元。而在2019年,蒙牛却选择以40.11亿元的价格出售君乐宝。

当时来看,9年间蒙牛赚了近36亿元。这笔交易血赚,现在看却像是血亏。

在2021年,君乐宝乳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魏立华曾透露了两个关键数字:君乐宝整体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奶粉销量今年突破10万吨。如果蒙牛未出售君乐宝的话,想必大概率会更早达到百亿目标。

如今,作为蒙牛奶粉业务的主力雅士利面临私有化退市的艰难处境,而君乐宝却出人意料地宣布了上市计划。君乐宝乳业集团副总裁仲岩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启动IPO上市项目,争取在2025年完成上市。只可惜两者已经分道扬镳。

从当下雅士利来看,私有化的要约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现金,这对于拟收购方的财力是一种考验,幸运的是,这对“财大气粗”的蒙牛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关键是蒙牛接下来在奶粉领域还有机会吗?

在向善财经看来,综合性乳企做奶粉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内生型增长,另一个是外延型增长,两个方向均衡发展,奶粉业务更容易实现增长。

蒙牛有些过于依赖于外延型增长路径,反而忽视了内生型增长带来的可能性。接下来蒙牛可以试着让奶粉业务从企业自发的“生长”出来。

比如伊利在布局奶粉业务上,采用双品牌策略。在收购澳优之后,澳优在上游奶源布局、研发创新、供应链构建、产品组合、人才培养、国际化开拓、品牌建设以及终端渠道开发等方面为伊利提供了良好的互补性,澳优位于荷兰的浓缩羊乳清生产设施也已落成,投资1.4亿欧元的新婴配基粉设施按计划将于2023年年内完工。

而伊利旗下的金领冠品牌也是主力军,让子品牌金领冠持续优化营销和渠道,试图占据高端奶粉市场份额。

此外,蒙牛还更大的优势或许在于海外市场。

在国内市场,贝拉米的声量不算太大,但在海外市场,贝拉米被称为世界三大有机奶粉品牌之一。并购贝拉米后,蒙牛拥有了进驻澳洲乳品市场等海外市场的机会,可以在海外市场为蒙牛的婴幼儿奶粉板块增加营收。

在去年,据美国《纽约邮报》等媒体报道,美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短缺问题持续,市面上近三成相关奶粉缺货,导致有的美国家庭只能给孩子喂过期的奶粉。今年2月19日,国外奶粉头部企业雅培再度被调查,这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海外奶粉缺口可能还会存在。

蒙牛也早就开始为海外市场做准备,在2012年,雅士利耗资14亿打造新西兰乳业全资子公司。此外,而蒙牛的贝拉美已经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注册许可,也完全可以进军美国市场。

品类来看,婴幼儿奶粉之外,儿童奶粉、青少年奶粉、中老年奶粉未来市场潜力犹存,蒙牛同样可以重点关注挖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成人奶粉产品具备的是“营养品属性”,目的主要是为成年人、中老年人补充营养。尽管营养需求多种多样,但并非不可替代,只能通过供给主动创造需求,比如主打补钙、补铁、补锌以及维持肠道健康等等,从而扩需。

当然,国内婴配粉市场永远是必争之地。最后也希望蒙牛能够用实力撑起奶粉业务的未来,成功在国内奶粉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为国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助力。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