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惠耳分享——现在助听器最好的牌子是什么?

婴童网

原标题:潼南惠耳分享——现在助听器最好的牌子是什么?

潼南惠耳分享——现在助听器最好的牌子是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并不成立,因为助听器这类的产品,一定程度上比衣服还要个性化。不同人的情况皆不相同,侧重点,核心需求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有些朋友最关心的可能是助听器的便捷性,毕竟是一个日常需要佩戴的东西,如果佩戴不方便,需要很高频率的充电,自然会造成相当的困扰。再比如有些朋友更在意对外的形象,不希望别人意识到自己的听力有损伤,所以可能就只会考虑外形看上去跟蓝牙耳机类似的助听器产品。

更不用说现实生活中自然还有各式各样的个性化需求,所以其实不存在最好牌子的助听器(所以肯定不是越贵的越好啦!),如何从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品牌中(可以轻松降低踩坑概率),选择一个相对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才是我们应该好好琢磨的事情。那如何才能选到一个适合的助听器呢?咱们这就上菜~

助听器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很多朋友一看到这儿就急了,怎么选个助听器,还要学物理搞清楚原理呢?别慌,别慌,其实助听器的原理和构造并不复杂,不然我肯定不会写了。之所以要了解它的基本构造和原理,是因为这是在不需要烧脑的前提下,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后面如何选择的内容,可以说投产比非常高啦!

简单来讲,助听器几乎都是使用相同的基本部件,将环境中的声音放大,再传输到你的耳朵中。大多数助听器都是数字型的,即通过小型麦克风从环境中收集声音,在使用带有放大器的计算机芯片将传入的声音转换成数字代码。这个过程中,助听器会根据你的听力损失、听力需求和周围声音的强度来分析和调整声音。最后,放大的信号被转换成声波,通过扬声器(有时被称为接收器)传送到你的耳朵。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助听器最关键的作用无非就是采集声音,放大转化声音,再传入声音这三个过程,而这也是我们可以比较客观的选择助听器的三个基本方向。

选择助听器的核心参考点

好,终于进入主题了,我就拿我自己的经历举例吧,之前也帮一个老一辈的亲戚参考过助听器的选择,我想这应该也是接下来很多朋友会遇到的一个场景,毕竟我国有2亿多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其中又以老年人的比例最高。但是直到现在,其实我国普遍对听力障碍的重视程度很低,助听器的佩戴率甚至都不足5%(对比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30%)[1],其中当然也有价格方面的因素,但意识层面肯定也占相当比重。所以随着大家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相信很多朋友接下来都可能会碰到为自己家里老人选择助听器的情况。

简单粗暴来说,对于大多老人而言,对助听器最主要的需求无非就这几点:(1)听得清楚不难受(2)佩戴方便(3)价格能够接受。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听得清楚不难受,这不是一个最基本要求么?实则不然,助听器的功能看似很简单,大家可能觉得不就把外界的声音放大么。但实际上,里面的门门道道是很多的,不然也不会是各个品牌真正凭借自身技术来厮杀的地方。

所以,如何让佩戴者意图听到的声音更加的精准,听到的声音更加的舒适,是很靠产品质量的。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很少有单一音源的时候,所以,只有尽可能的降低背景噪音,同时精确的捕获到我们想要接收的音源才能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机器人领域也是很普遍的,常常会导致机器人没有办法精准的定位。

所以市面上不同品牌的助听器,都在尝试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来优化和完善这一途径,比如最常用的反噪声技术,将两条同样频率,但相位相反的声波搀杂在一起,两声波相互叠加,达到消声的目的。

那我帮亲人选的这款助听器,就在降噪的层面做了进一步的提升,它利用自研的AI算法,不仅可以根据环境噪音的频率特性,自动识别和实时追踪用户所处的环境(比如户外,城市马路,老年活动室等等),从而匹配最符合的降噪方案,同时均衡通道降噪调节,尽可能实现动态的处理生活中的每一刻场景,这样会最大程度让佩戴者接收到的声音接近自然的听觉。

除此之外,这款助听器还用到了一个叫做双麦阵列拾音技术,简单来讲,就是采用双麦波束成形算法,精准聚焦于前方的语音,同时去除周围环境的噪声,从而能够让佩戴者聆听更聚音,尤其是面对面的交流。因为我的家人是个话痨,平时没事就在小区院子里瞎转悠找人唠嗑,所以我觉得这个功能对他来说就非常的实用。

这款助听器还用到了一个数字16通道WDRC技术,这是用来干嘛的呢?那对于助听器的声音输入,除了降噪外,还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是解决声音质量的清晰度和舒适性问题,前面咱们就提到过,毕竟助听器工作里的一个核心环节,是用计算机芯片将传入的声音转换成数字代码,再转回声波的。所以就是利用多通道,来对广大听损患者的各频段听力损失量身定制补偿方案,而且这16个通道都可以独立调节,这就意味着能够实现更精确的言语理解度,以及更佳的听感舒适度。

噢,对了,还有一个问题我忘了提,也是我之前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因为自己以前就中过招,所以非要吐吐槽。助听器其实很多时候会产生一种叫做啸叫的现象,这是很多电子设备都要面对的一个常见问题,助听器也不能幸免。比如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视机以及车载电子设备等运行时,有时会听到"叽"的噪音,该现象就称为"啸叫",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十分复杂。比如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声波是在空气中传播的弹性波。

我小时候就是因为有一次好奇,在朋友家里玩,把他家人的助听器戴来玩,刚好就碰到了啸叫现象,感觉过了N久,都还有耳鸣....简直高出心理阴影了。所以,我这次帮亲人的时候,就专门注意了产品本身有没有啸叫抑制的功能,特殊点就在于,是AI算法+入耳检测传感器的创新结合,使得无论在任何场景都不易产生啸叫。

那么,再说下便捷性的问题,我觉得这个对老年人群体其实很重要,老年人不比年轻人学习能力快,所以我选助听器的原则就是尽量的佩戴便捷,充一次电的使用时间长。那么根据目前最常见的助听器种类,助听器分为完全耳道式助听器(CIC) 耳道式助听器(ITC) 耳内式助听器(ITE) 耳背式助听器(BTE)。当然,没有哪一种款型是可以说碾压其它样式的,都是各有利弊,比如完全耳道式助听器,虽然很隐蔽,不容易被注意到,但相对而言佩戴就不是那么方便,在舒适度上可能也会有所欠缺,所以入耳式就是我这次最先PASS掉的类型。我在选择之前是特意强调了这些重要因素,综合考虑后选择了一款耳内式助听器,类似蓝牙耳机的外形,佩戴便捷美观。耳机在满电状态时,可以佩戴14个小时,充电盒充满电的情况下可以用50小时,带着父母去一趟短期旅行是完美可以用下来的!

最后,再稍微提下其它方面的因素,我个人觉得验配也是选择助听器时,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什么呢?其实前面已经提过,不是每个人都用一样参数的助听器,因为每个人的听力损伤并不相同。在不同频段的损伤的差异性不一样,你不能说一个低音域听力损伤的人和一个高音域损伤的人用一样的听力补偿方案,甚至同一个人如果左右耳都需要使用助听器时,两个助听器的参数需要微调适配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是以前呢,验配相对来说也还有点麻烦,毕竟还要到线下专门的机构排队什么的,对老年人也确实不方便。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实现在的验配越来越轻松简单了,我给他选的这款可以直接使用APP线上自主验配功能,可能五分钟都用不了,就可以在家轻松搞定了。当然现在网上会有免费的听力测试,平时可以给老人测试下,及时预防!

当然,我之前还说了一点,就是预算问题,这个大家都清楚,也不用展开来说,可能本身的预算就只有那么多,不想再额外超支什么的等等,这些都是很因人而异的问题,但基本在一开始就已经把大概的范围锁定了。当然,老一辈基本都吃过苦的,所以消费习惯都是能省就省,说实话我亲戚的经济条件肯定不算差的,只不过我问了下他心理价位,哈哈哈,说实话选择面真就不多了。当我看到这款助听器再配备如此丰富强悍功能的同时,居然价格还在我亲戚的预算之内,着实让我略有点惊讶了。相信这种性价比很高的产品应该会让更多得老年人放下心里价格锚定的芥蒂,更愿意去佩戴助听器吧。

好了,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够让读者朋友们对于助听器产品和款式的选择有一个大概的参考方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能够意识到或者帮家里人意识到,助听器其实是一个相对投入不高,但对于有听觉障碍的人群,却可以实实在在极大提升生活品质的物件!祝大家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