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母婴店生意特别难干,很多人动起了歪心思。这两天刷到一个短视频,一家母婴店老板吐槽:前两天卖了一箱奶粉给一个宝妈,因为同情宝妈的遭遇,给了优惠价。结果过了两天,一个陌生人给这位老板娘打电话:你的这箱奶粉在我手上,如果你不加1千多块钱买回去的话,我就给你挂到网上,你将会面临10倍罚款。最后老板娘不得不咬牙将自己的这箱货给高价买回去。卖奶粉反被勒索?气愤不?别急,《中婴商情》用“卖奶粉被钓鱼”的关键词搜索,发现短视频上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不少母婴店老板晒出了自己相似的经历。有不少门店老板在自己店里卖货,甚至有人是将奶粉卖给自己的亲戚,最后奶粉却出现在外地某人手上,最后面临对方勒索或者遭厂家多倍罚款。
不仅视频中的老板遭遇过钓鱼,评论区也有不少老板都被“恶意钓鱼”折腾得苦不堪言,吐槽“操着卖白粉的心,挣着卖面粉的钱”,有老板“强烈建议买奶粉实行实名制!在自家门店卖货都能被罚款,这生意还怎么做?”更有老板干脆宣布:“从今以后改行了,不卖奶粉改钓鱼。摊牌了,还是钓鱼发家致富!从此以后退出母婴行业,走上发家致富道路!”这些老板或多或少都被钓过鱼,罚款金额少则涉及几千块,多则十几万。经过调研,我们发现通常被钓鱼的奶粉都是通货。试想,母婴店卖出这样一罐奶粉才挣多少钱?有的10块钱,有的门店不仅不挣钱甚至倒贴钱也卖了,被钓鱼一次相当于一个月甚至一年白干了,痛心啊!那么,在奶粉生意如此不好做的当下,这样的钓鱼现象到底是行业乱象还是品牌积极治理的结果呢?出现这样的现象,谁最该背锅?从大环境看,经济增速减缓,消费萎缩,出生率下降,母婴行业市场饱和,竞争激烈,奶粉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低价、窜货现象频出。从品牌角度来看,市场竞争激烈,蛋糕在缩小,A品牌想增加业绩,就得抢B品牌的销量。想要业绩增长,必须使出杀手锏,一边要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不断压货,一边要控制市场秩序,严防窜货。这个时候,终端门店乱价低价,不罚你罚谁?从代理商角度看,新生儿在减少,厂家却在不断压货,任务根本无法完成,想退退不了,想进更是难于上青天。望着库存高企,本地市场无法消化,只有铤而走险窜货到外地去。从门店角度看,进店率屈指可数,奶粉利润一降再降,价格已经击穿,你不低价别人低价。难道等着客户都被竞争对手抢光,自己喝西北风?所谓的厂家指导价,只是一个摆设,是厂家设置的红线。但是现实情况是不越过红线奶粉就卖不出去,越过红线就给钓鱼的人提供了获利的机会!更值得深思的是,如果厂家的业务参与了这样的钓鱼操作,那么厂家的这种罚款真的就合理吗?《中婴商情》认为,当雪崩来临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恶意钓鱼现象绝不应该被鼓励,造成这个乱象频出的根本性原因是奶粉品牌高度集中,奶粉利润垮塌,母婴店盈利模式出现结构性失衡导致的产物。丛林法则就是弱肉强食,游戏规则由强者说了算。作为奶粉上游源头,厂家定下来罚款规则,推出内码制等技术手段本意是为了控制窜货,维护市场秩序。只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总会有人昧着良心做恶,钻规则的空子。这样的行为不仅害了终端渠道,也会让品牌蒙羞。想要改变这样的乱象,需要母婴行业上下齐心,厂家需要务实,调低增长预期,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任务量,切实帮助代理商和终端动销,解决库存问题。而作为渠道端,不仅要夯实我们的基本功,更要提升专业度,通过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做出差异化,做出自己的价值来,不再依赖低价促销。最后,我们呼吁母婴行业从业者要坚守初心,不做丧失底线的事情,不要把母婴行业推向恶的深渊。同时,也请母婴渠道擦亮眼睛,选择有长期主义的渠道品牌合作,共同维护母婴行业走向良性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