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后产品愈加丰富,但母乳喂养“口奶”意识也在提升。“人的一生从一口好奶开始。”这个看似玩笑的说法,也是我国部分婴幼儿父母的心声,对于他们而言,这里的奶除了母乳之外,还指婴幼儿另外要吃的一种食品———婴幼儿配方奶。
作为当下婴幼儿喂养的“刚需”之一,婴幼儿配方奶需求可谓火爆,从今年双11综合统计数据发现,今年前10破亿的婴幼儿用品中,配方奶粉就占据了其中五席。
婴幼儿配方奶从无到有,从有到火爆……其反映的即是40年里一个行业的发展史,也是40年来婴儿喂养的消费升级史,那么在这40年内,婴幼儿配方奶粉是如何走进我们的生活?这个行业是如何发展?未来将会如何走向?
从前的故事
上世纪70、80年代米水喂养是主流
买配方奶粉来协助母乳喂养,已经是现代妈妈的常态化选择,但在40年前,配方奶粉尚未广泛铺开的时间里,婴幼儿除了吃母乳外,还会吃些什么东西?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85后广州人珠仔,由于尚未成婚生娃,且小时也未喝过高级奶粉,所以对“双十一”热销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并没有多少概念。珠仔告诉南都记者,他母亲和阿姨告诉他,他刚出生那会,很多家庭给小孩吃的都是米汤和米糊,即便难得吃到奶粉,也都是普通奶粉,并不兴婴幼儿奶粉。倘若宝宝对蛋白质guomi,米汤就成了“母乳”的最佳替代品。
对于珠仔的遭遇,广州市民陈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回答,亦佐证了相关说法:“(19)87年那时候,我连奶粉都很难喝上,哪里听过什么配方奶粉,孩子没断奶的时候,我给孩子喂的就是米水。”
记者随机采访10名70年代末到80年代当妈妈的女士,了解到“米水”是她们提到最多的一个词。
据了解,婴幼儿食用的米水制作方法可谓“众说纷纭”,而部分主流的制作方法,即是将大米研磨成粉末状再进行烹煮而成(有部分做法是按照煲粥的方法熬煮,最后只取水部分)。在陈姨看来,在当时婴幼儿主食及辅食相对较为缺乏的80年代,米水可谓是婴幼儿除母乳外的“营养上品”。
斗转星移,随着配方奶粉进入消费者视野,“米水”这一辅食逐步被取代,而且伴随着消费升级,“琳琅满目”的配方奶粉开始显现出其独到优势并逐步变成“刚需”。
另外,随着销售渠道的拓宽,配方奶粉尤其是特殊配方奶粉,从稀有品变得不再罕见,而关于这一点,将广州视为第二故乡的80后“广州客”华哥,也有一定的发言权。在6年前,其在老家刚出生的侄儿被查出蛋白质guomi,需要用到一款美国产的氨基酸特殊配方奶粉,据说只有医院附近的药房和母婴店才少量有出售,“那时候我跑遍了大半个珠江新城,还是没有找到”。
“不过随着互联网发达,当时很罕见的特殊配方奶粉现在动动手指就能买到了。”华哥坦言。
兴起与发展
上世纪90年代起配方奶粉渐成育婴“标配品”
对于70及80年代当妈妈的女性而言,对配方奶粉“蒙查查”是因为当时国内配方奶粉行业仍处于空白期。据记者了解,诞生于1915年(欧洲,当时可查的主要成分为脱脂奶粉、乳糖、奶油、植物油)的配方奶粉,是一款不折不扣的“舶来品”。
陈姨向记者表示,她知道配方奶粉这个概念大约在80年代末左右:“当时有些朋友在香港或海外的亲戚回来探亲时,都会带一些标满英文的‘奇怪’奶粉,那时候他们说,这些奶粉国外的婴幼儿都在喝,对宝宝身体好。”
据陈姨透露,当时如果有人有一到两罐配方奶粉,“都可以对身边人吹好长一段时间”。
当然,配方奶粉作为“身份标配”的局面并未维持太久,上世纪90年代,外资配方奶粉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包括现在“妈妈圈”中口碑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惠氏、雅培、美赞臣与多美滋等外资品牌,几乎就在那段时间进入国内市场,随后包括雀巢、恒天然、达能、爱他美及美佳素儿等国外品牌也逐步加入,20年来,进口配方奶粉逐步成为母乳喂养外的婴儿喂食的“标配”。
而在进口奶开始被认知且风行的同期,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国内配方奶粉处于“空白期”,不过这也不意味着我国没有配方奶粉,实际上,我国的配方奶粉已经启动了相应的研发任务。
据记者查阅多篇关于国产配方奶粉的论文和历史资料显示,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轻工部将“婴儿配方奶粉I”研制任务(在全脂奶粉和全脂加糖奶粉基础上研究)下达给黑龙江省乳品工业研究所,并且在1981年获得一定成果。
20世纪80年代初,国务院为解决“娃娃吃饭难”问题,将“配方奶粉”研究作为“六五”期间,下达给内蒙古轻工业研究所和黑龙江省乳品工业研究所的课题,而该课题在1985年通过国家验收,成果被命名为“婴儿配方奶粉II”,随后在上世纪90年代,黑龙江省乳品工业研究所在此前取得的成果上研发出“婴儿配方奶粉III”,并在取得相关成果后推出市场。
自此,我国各种基于“婴儿配方奶粉III”研发出的配方奶粉,在90年代出现在市场上,包括伊利、雅士利、飞鹤、贝因美等相关国产配方奶粉也开始与进口配方奶粉进行竞争。
不过在国产配方奶粉快速发展之时,却又被三聚氰胺“闪”了下腰,2008年,部分食用原三鹿集团(现已被圣元收购)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有肾结石,随后产品被发现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大部分国产奶粉品牌“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缓过气来”。
全盛时期
进口货占主导 国产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
据了解,随着时代推移发展,尤其是消费升级之下,婴幼儿配方奶粉在40年内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国产与进口琳琅满目”等发展趋势,婴幼儿配方奶俨然成火速发展的新业态。
据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等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我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快速发展,2015年市场规模达到1129亿元,复合增速高达22%,其中销量复合增速高达15%,而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17年为16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2018年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2000亿元。
奶粉消费之所以能够继续在食品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因为需求端继续保持旺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7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几乎保持在12%以上,而2017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公开指出,我国母乳喂养率在1998年为67%,2003年为50.8%,2008年下降为27.8%,从市场角度来说,这无疑会使婴幼儿奶粉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机会。
据记者此前报道显示,综合市场数据及消费者反馈等,目前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仍是进口品牌占据主导,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如伊利、飞鹤、贝因美等国产产品亦开始逐步提升知名度,而据记者此前梳理,部分国产品牌的配方奶粉价格几乎与进口品种持平,与进口品牌“不打价格战进行正面PK”。
与此同时,庞大的市场需求对相关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带来可观的业绩,尤其是在今年三季报方面,多家进口和国产配方奶粉企业“业绩不俗”。
据记者了解,以达能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医学营养品业务已贡献70亿欧元收入,其中大中华区占25%;雅培第三季度营养品业务销售额达到18亿美元(同比增6.1%),主因是亚洲市场销售额两位数的增长带动。
本土奶企业绩表现也不俗,澳优近期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在自主品牌配方牛奶粉等增长驱动下实现收入37 .82亿元,同比增长38 .6%,净利润4 .5 6亿元,同比增长10 6 .5%;又如H & H国际控股,其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分部的收益同比增加27.4%,主要得力于对集团的超高端和高端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在日前,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在公开场合表示,其今年销售额已突破100亿元人民币。
未来
消费升级需求“催生”新型特殊配方奶
据记者通过今年部分奶企销售数据了解到,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势头迅猛,在业绩高歌猛进之时,迎合乳业消费的升级趋势,外资乳企和国产龙头都在积极部署中高端奶粉、特殊配方奶粉等领域。
据记者了解,特殊配方奶粉(简称特配奶粉)成了消费升级下的“新蓝海”,据医学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2015年我国新增出生缺陷总数已达92 .7万例,包括高危早产儿(34周以下或体重不超过2K G)、氨基酸代谢障碍综合征(包括蛋白guomi等)数目正逐渐增加,这些婴幼儿的成长发育都离不开特配奶粉。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目前获批的特殊配方奶粉共18款,其中国产获批特医食品共5款,进口获批特医食品共13款,在这种形势下,有市场分析数据指出,目前中国特配奶粉市场规模大约有30亿元,但在2020年该份额市场规模有可能达到100亿元。
除了特配奶粉,有机奶粉也在迎来春天。业界预估,三年内中国有机奶粉市场规模就有可能突破100亿元。行业数据显示,近三年线下有机奶粉销售额年均增长率高达47%,2016年~2018年线下有机奶粉销售18.2亿元、26.7亿元和39.2亿元,预计到明年规模将达57.7亿元,据记者了解,整个有机奶粉市场不但呈现出翻番增长态势,且品牌林立,已有近20个品牌参与角逐。
业界认为,在新兴市场崛起之际,行业乱象也不少见,包括非有机当有机、有机成分不符合要求的现象都曾出现过,消费者对此真假难辨。
关注
“口奶”重新被正视
作为仅次于母乳的婴幼儿主食,配方奶粉与母乳之间的关系可谓是“错综复杂”。
据记者了解,从上世纪90年代进口配方奶粉进入国内市场后,“营养丰富”就已经成为配方奶粉的“卖点”,从“富含DHA”、到“乳铁蛋白+GOS益生元”、再到OPO结构脂(通过酶法脂交换技术模拟母乳脂质分子结构),至今五花八门的营养元素以及“nearto母乳”等营销方式,一直是配方奶粉与母乳竞争与共存的常见手法。
在此期间,配方奶粉甚至传出了在国内替代母乳“口奶”的丑闻。据媒体2013年报道,进口配方奶粉多美滋通过行贿等方式,让天津市部分医院在给新生儿喂口奶时喂养该品牌的配方奶粉,此事引起了天津市当地卫生部门及原国家卫计委的高度关注,相关涉案人员亦被处理;另外,雀巢在2017年也同样为“口奶”事件“埋单”,据媒体报道,该公司员工在2011年至2013年9月在兰州部分医院通过行贿等形式,非法获取数以万计新生儿家庭信息。
为规范配方奶粉的销售等行为,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亦出台系列法规,如1995年6月13日原卫生部等六部委实行的《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2017年12月20日废止),要求配方奶粉在宣传上要说明母乳喂养的优越性,产品不得使用“人乳化”、“母乳化”或类似的名词;而在2018年1月1日落地实施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要求配方奶粉的标签与说明书不能含有涉及疾病预防、治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等作用。
为阐明母乳与配方奶粉之间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有相应的明确定义,就母乳喂养方面,母亲在分娩后的头一个小时内启动母乳喂养(开奶),婴儿在其人生的头6个月应该纯母乳喂养,以实现理想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而针对配方奶粉(配方粉),不能使用母乳和供体人乳喂养的低出生体重婴儿包括极低出生体重儿,应在出院到6月龄期间使用标准婴儿配方奶粉喂养,另外WH O还指出,婴幼儿配方奶粉属于食品,而非营养补充剂类产品。
另据记者了解,坚持母乳喂养亦是多名医学专家所倡导的新生儿喂养原则,此前知名妇产专家、中华围产学会名誉主任委员段涛教授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母乳喂养可以给新生儿带来抗体并减少感染机会,同时有可能会促进婴儿长大后的人际交流能力,“就算配方奶粉的成分和配方如何改善,母乳还是最好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大力提倡母乳喂养的环境下,六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已经在稳步提高。
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不足30%;2013年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已上升为58 .5%.而就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司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于今年8月1日在北京举办的“2018年促进母乳喂养论坛”上,中国发展基金研究会的最新统计称,目前六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已上升为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