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行业本就不易,最近又被一篇有关母乳喂养的文章打压了。
业内有人打趣说:“难道不利于生娃的行业都这么难么?”可能吧,看看校外培训、电子游戏行业就知道了。
仔细想想,奶粉行业又好像没那么糟。只不过,和奶粉相对的是母乳。
多名业内知名专家在最近举办的中国营养学会召开的2021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研讨会上发表了有关母乳喂养的观点,总结一下大概是:配方奶粉影响成为影响孕产妇选择母乳喂养的一大原因,十分有必要加强对母乳代用品营销行为的规范。
此次会议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营养专家常素英指出,婴儿配方奶粉市场营销活动对母乳喂养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她建议应该通过强制性法规来规范母乳代用品营销行为,尤其是软广告等隐性营销。同时,为了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还应该扩大高质量婴幼儿喂养咨询服务范围、加大母乳喂养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等行动。
观点已经挺犀利的了,更重要的是,官媒还报道了此事。
于是乎,整个奶粉行业慌了神,资本市场上的反应最为迅速。此消息发出的第二天,包括飞鹤、蒙牛等在内的乳企不是低开就是下跌。
在小编看来,这种反应可能有点大了。
其实,一直以来有关母乳还是奶粉喂养的争论就没有停过。
而眼下,奶粉企业的日子本就不好过。今年以来,几乎每次乳业相关的活动和会议上,各企业领导都会提到“最近几年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奶粉市场总体天花板已现”之类既不愿意面对但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公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达到21世纪以来的最低位;再往前的2018年出生人口仅有1523万人,2019年1465万人。
然后,我们迎来了更宽松的生育政策、给孩子实施“双减”、抑制上涨的房价等一系列措施,为的都是减轻家长们养孩子的压力。这个角度讲,提倡母乳喂养正合时宜。
尽管母乳喂养能够减少养娃成本,尽管我国有约三分之二的孩子并没有充分享受到母乳喂养的益处,但其实这应该并不是直接针对奶粉企业的。
而且从某个角度而言,奶粉也算是刚需了。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年中,我国母乳喂养率持续下降,从2000年70%母乳喂养率下降到2015年30%左右,相对应的,相关企业一段奶粉的动销量也从2015年的约30万吨下跌到2020年的15万吨左右。
这背后不是没有原因的。
女性更加独立,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但是产假时间相对有限,所以,全职妈妈之外,没有几个妈妈能够天天把母乳挤出放在冰箱里给宝宝储存好,太不方便了。
现实中最好的选择是,母乳和奶粉相结合的喂养方式。据了解,我国约六成的妈妈通过这种方式喂养孩子,大部分会选择在6—8个月之后给孩子断奶。
而且,还有部分新生儿一出生就有乳糖、乳蛋白深度不耐受的表现,这些孩子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特殊的配方奶粉。
当然,话说回来,倡导母乳喂养对于乳业企业过度营销、虚假宣传等行业乱象的遏制是有好处的。
您可能不知道,我们国家是不允许婴幼儿奶粉做广告的。
根据我国《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规定:“经营者禁止对6月龄内婴儿配方奶粉、配方食品、饮料及奶瓶、奶嘴等母乳代用品进行促销。包括赠送产品、赠送样品、减价销售以及以促销为目的的向医疗机构提供赞助等。”
在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还联合印发了《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其指出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虚假夸大宣传,明确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发布声称全部或部分替代母乳的婴儿乳制品广告,不得对0-12个月龄婴儿食用的婴儿配方乳制品进行广告宣传。
除此之外,《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手册》也规定一段奶粉禁止促销。
不过,对策和政策似乎总是相辅相成的。为了不触碰红线,有的乳企在广告中压根不提婴儿,只是泛泛地说“让孩子更加健康”、“让宝宝越来越聪明”等。
在小编看来,信息越来越透明公开的情况下,家长们也不傻。至于母乳还是奶粉喂养,还需要根据各家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而对于奶粉企业来说,只要遵纪守法也没必要如同惊弓之鸟一样。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0-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会逐渐回到正常水平,多年前的欧美国家也都经历了母乳喂养从高到低再回归正常的过程。
而且,奶粉企业也可以通过拓宽产品种类来寻找新的增长点,6个月之外的幼儿、少年甚至中老年人都可以是奶粉的消费者。
所以,奶粉企业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不必过度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