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造像 为时代放歌

婴童网

转自:邯郸日报

为人民造像 为时代放歌

韩玉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最终都是为内容服务的,都是为了更鲜明、更独特、更透彻地说人说事说理。”在近些年的艺术创作中,我深感人物写生不能囿于小的尺幅、单一的题材,必须进行大胆创新突破,用更丰富的画面为人民造像、为时代放歌,由此开启了大尺幅多人物组合油画写生的艺术探索。

我的油画写生之路始于20世纪70年代,得益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苏高礼、梁玉龙和北京画院画家张文新的指教。半个世纪以来,我始终坚持以画笔表现人民生活、彰显时代风貌。从70年代中期的太行农民,到80年代烫起卷发的青年女性,再到如今的牧民、茶农等,都成为我作品的主角。我一直认为,油画写生之所以几百年来长盛不衰,之所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之所以能升级为“创作”,皆缘于这种形式直面现实,能够通过对具体人物的真切描绘,为时代写下生动注脚。

过去,我的写生作品尺幅往往只有30厘米见方。后来,随着创作能力和创作条件的提升,画面尺幅扩展到1平方米左右,但画面人物始终是单人的,表达的内容仍有局限。如何进一步丰富画面内容?怎样记录时代真实印痕?我开始尝试大尺幅多人物组合写生。前不久,我的油画写生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亮相。其中的大尺幅多人物组合写生,便反映了我近年来在人物写生领域的探索。

大尺幅、多人物组合、户外写生,这些关键词决定了此类写生操作起来难度颇大,所遇的棘手问题非常多。实践出真知。经过反复的艺术实践,我对如何解决创作难题多有体会。首先,油画尺幅的加大并不等同于照片的放大。照片可以按比例扩大几倍甚至几十倍,油画尺幅增大后,需要创作者对所描绘的对象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和表现功力。多人物组合,需要创作者将所有人统一在一个透视关系里,同时兼顾构图的节奏、人物关系的组合、各个人物形象的特点、造型的虚实、色彩的冷暖等诸多方面的艺术表现。不仅如此,随着画幅增大,前景、中景、远景的统一,以及人物四周环境的艺术处理也更为复杂。最大的难题在于,户外写生要面对光线瞬息万变的挑战,而大尺幅、多人物组合的长期作业,无疑让这一挑战变得更为艰巨。

与当地百姓深入交流,了解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是让作品生动、率真、富有生命力的关键。在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谷堆坪村进行大尺幅多人物组合写生时,我随机找来5位村民作为模特。在和村民聊天的过程中,我对他们的淳朴乐观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加以提炼、融入创作。无论是面对辛劳一辈子的老人、勤俭持家的妇女,还是面对常年走南闯北的养蜂人、采摘花椒的能手、擅长种养的“土专家”,我都着力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强化他们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在创作中我体会到,创作者所面对的模特首先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故事的人。要准确表现其精神面貌,就要与其形成对等的交流,由此创作出的人物才朴实真切。

将写生与创作融为一体,是我在大尺幅多人物组合油画写生中的艺术追求。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横岭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侗族村寨。我邀请能歌善舞的村民们拿起芦笙、大鼓等作为模特,以阡陌田园和古朴村寨为背景,完成了写生《侗寨小乐队》。在内蒙古写生时,我发现对于许多牧民来说,摩托车已成为与马匹同样重要的交通工具,便特意请牧民坐在摩托车上,以美丽的蒙古包为背景,完成了创作。这样的写生方式,既丰富了画面构图,使人物形象更饱满,又强化了作品的时代感。

外出写生是件苦差事,但由此获得的新知、提高的技能,悄然反映在我的油画创作中,使我的作品更具绘画性和写意性。我将在探索大尺幅多人物组合油画写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人民造像、为时代放歌。(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转自《人民日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婴童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