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银发财经
糖豆APP,曾经是广场舞领域对王者,2018年用户超2亿,2019年获得腾讯融资,当年月活2000万。几年过去,如今热度却不如一个抖音腰部网红,这一切是为什么?
糖豆可以说是过去十年最具代表性的银发文娱平台和银发经济案例,其发展历程、经验教训对银发文娱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让我们从糖豆的兴衰去思考银发文娱的三个根本问题:第一,老人流量红利是否成立?第二,运营策略上应该选择垂直深耕,还是扩展品类?第三,银发文娱靠什么成功变现?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老人流量红利是否成立?
许多银发文娱项目在发展初期都收获过老人流量红利。糖豆脱胎于2005年成立的CC视频,当时定位为生活视频网站,广场舞只是其中一个频道,但由于内容稀缺、定位精准,糖豆网迅速成为PC端最大的广场舞平台。2015年,糖豆再次抓住老人向移动互联网迁移的机遇,上线”糖豆网“APP,用户量迅速增长。到2018年,累计覆盖用户超2亿,50%以上的用户是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2019年,糖豆的月活跃用户超过2000万,成功将就爱广场舞等一众竞品甩在身后。在此过程中,糖豆斩获多轮融资,其中不乏顺为资本、君联资本、IDG资本等知名机构,尤其是2019年获得巨头腾讯的投资。至此,糖豆累计融资金额达一亿美元。但糖豆的高光时刻也定格在了2019年,此后用户量不断下滑,如今月活已经不如一个抖音快手上的腰部广场舞网红。《2021中国运动健身行业报告》披露,2021年4月,糖豆的月活跃用户滑落至1227万。 QuestMobile《2022银发经济洞察报告》显示,2022年8月,糖豆的银发月活跃用户为311.8万,显著低于同时期短视频平台上的广场舞网红,比如”小帅健身广场舞“为946.7万,”华州敏儿广场舞“为726.4万,月活用户规模是糖豆的2-3倍。过去十年出现的所谓老人流量红利,只是中国老人向智能手机大规模普及渗透的大浪潮中,泛起的一朵朵小浪花而已。从互联网流量大盘来看,今天的老人用户占比相比十年前有了极大提高,流量红利十分惊人。但如果从具体的项目或公司来看,这样的流量红利来得很快,去得也快。
在银发文娱领域,APP、公众号、小程序、抖音快手网红都经历过短时间内,用户量爆发式增长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老人热爱分享的特性,可能是因为微信社交裂变的威力,也可能是因为一定时期内,创业公司持续融资和用户买量之间的正循环。
但对于银发文娱企业来说,老人流量的爆发式增长,并不长久。老人流量或者被迅速出现的同类竞品所争抢,或者被新进入的巨头平台所吸引,在不久的将来便会快速流失。如何将老人流量从短时间的脉冲式增长,变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增长;在老年用户增长遇到瓶颈时,继续加强现有用户粘性,减少月活用户流失,是银发文娱企业更应该关心的问题。
下面来到第二个问题,银发文娱应该在垂直领域深耕,还是大胆扩展品类?
银发文娱企业在初期依靠流量红利获得阶段性成功后,马上面临一个战略选择,是应该在垂直领域继续深耕,还是大胆扩展新的内容品类?如果我们去看过去几年最成功的内容/社区类项目,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用小众内容聚集一批高粘性用户后,并没有执着于这群用户做深做透,而是及时的、不断的扩展内容类目,用新内容带动新用户。
比如B站,从二次元、鬼畜扩展到游戏数码、生活时尚、科技汽车、纪录片。比如小红书,从时尚、服饰、美妆扩展到健身、家居、科技、数码、甚至财经。随着扩品类的成功,B站和小红书成功将用户增长的天花板一次又一次打开,影响力越来越逼近微信和抖音等头部平台。
反观以糖豆为代表的银发文娱企业,选择的则是垂直深耕这条路。在初期尝到广场舞这个小众内容带来的巨大用户量的甜头后,糖豆将重点放在广场舞内容和运营体系的深耕,比如丰富广场舞的舞种类目,引进运营广场舞KOL,优化app的拍摄、教学功能,线下开展活动运营,等等。
糖豆也做过一些扩品类的努力,但实际上仍然是在运动健身的范畴内打转,或者围绕已有老人用户的兴趣爱好进行布局,因此用户增长的天花板始终没有真正打开。
糖豆曾经拓展生活、搞笑、健康、养生等不同内容,并且在小程序最火的2019年前后,推出“糖豆每日一笑”、“糖豆爱生活”、“糖豆读美文”等多个小程序,当时曾收获过很高的流量,不过随后就被更多的同类竞品所淹没。糖豆还在用户终端层面布局。
2018年5月,以糖豆APP为核心,小程序、Web端、PTT等多场景联动布局开启。这依然是围绕广场舞或者运动健身而做的努力,依然缺少新的增量、异质用户群体的导入。当然,垂直深耕和扩品类没有绝对好坏,取决于企业的目标、能力和变现策略之间,能否互相匹配,并且产生正向激励。如果目标是做成国民级内容社区平台,那么就必须不断扩展内容品类和内容形式,比如从工具到图文,再到视频、直播,变现方式就是以不断增长的用户规模体量为前提条件的广告。如果目标是小而美的银发文娱垂直平台,那么就得在用户规模增长受限的情况下,不断增强老人用户粘性和信任感,挖掘适合老人的独特变现方式,适合大平台的广告方式就不适用了。
尴尬的是,垂直深耕并未能帮糖豆守住基本盘,反而在自身优势领域遭到越来越大的侵蚀。抖音、快手、视频号纷纷将银发人群作为发展重点,一大批广场舞、健身操、瑜伽KOL从糖豆流失,成为巨头平台的内容主力。
而糖豆的变现尝试,过去几年集中在广告以及电商、会员、知识付费等十分依靠庞大用户规模体量的方式,这和糖豆垂直深耕的内容策略越来越背道而驰。那么,糖豆广场舞,或者更广泛的银发文娱,到底应该靠什么成功变现呢?
接下来让我们思考第三个问题,银发文娱靠什么成功变现?
当糖豆决定在内容和运营策略上走广场舞/运动健身方向的垂直深耕路径时,就注定了其用户规模不会再有特别大幅度的增长,而中老年用户的粘性和信任感才是糖豆的根本追求。那么糖豆APP的商业变现是否符合这样的内容和用户策略呢?
首先看广告。根据报道,糖豆的广告业务在2019年已经实现规模化收益,成为收入主体,形式主要为线上广告和线下品牌联合营销。线上广告方面,有开屏、首页BANNER、信息流推荐多种形式。2020年下半年,糖豆试图走短视频信息流模式,推荐页每隔八页会固定推一个广告。但如此高频的广告投放,叠加用户规模下降、广告内容把关不严,对用户的体验造成不小的伤害。品牌营销方面,糖豆和伊利合作多年,目前首页上线”伊利欣活“专区,专门线上线下联动,推广伊利旗下老年奶粉品牌欣活。考虑到糖豆APP一直没有披露过广告业务的收入规模,因此可以合理推测,这项业务的规模或许并不显眼。再看电商。在糖豆APP的商城里,前期以销售广场舞服饰为主,目前调整为保健品为主,如鱼肝油、Q10辅酶、烟酰胺发光丸等。对于上述标准化产品的销售,虽然符合糖豆自身用户特点,但面临主流电商平台的巨大竞争优势,糖豆实际上处于尴尬的”三无“地位:无供应链优势、无价格优势、无物流售后优势。
而对于越来越熟练掌握智能手机的老人来说,也并不会因为在糖豆上学习广场舞,就会乖乖在糖豆上购买广场舞服饰,更不用说保健品了。老人在购物上有十分丰富的选择,既可以去线下的超市、门店、药店,也可以点击手机上的京东、淘宝、拼多多,在糖豆上购物肯定是一个排在最后的选项。
对于糖豆上的广场舞KOL来说,能否期望他们发挥对普通用户的影响力,在糖豆上带货呢?依然不太可能,只要带货的是标品,那么巨头平台就是KOL最好的选择,巨头的供应链、广告效果、公域私域营销体系,对糖豆这样的垂直平台都是碾压级别的优势。
另外糖豆还有课程付费、会员费等变现业务,但考虑到月活用户规模不断下降,单用户收费大多在一两百元左右,这些收入的体量也不会太大。回过头来看,当糖豆决定做垂直平台,理想的情况是用户规模虽然有限,但用户粘性高、对平台信任感高,如果重点开发高客单价的非标业务,或许能获得亮眼的表现。
但实际上,糖豆重点开展的业务都是依赖于超大用户规模体量,比如广告和标品电商,基本上是巨头的天下,中小平台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但糖豆的困境,并不能说明垂直平台没有未来。
事实上,有个别银发文娱企业在疫情前通过旅游业务,成功获得亿元级收入。还有一些企业积极为养老机构导流,这些都属于高客单价、高用户信任感的变现方式,目前来看进展不错。
最后要说,老人对文娱的需求很大,但银发文娱企业的战略一定要清晰、坚定、不能左右摇摆,一定要实现内容、用户、变现的精准匹配和正向激励。
具体来说,要么选择小而美,那么就在垂直领域深耕,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变现重点放在依赖用户高粘性高信任感的业务,比如旅游、养老机构导流,而依赖超大用户规模的广告、标品电商业务则应果断放弃,或者不做重点发力。
如果团队基因是IT互联网,没能力没意愿做线下重运营,那么在抓住一波老人流量红利后,果断扩品类,引入新的、异质用户群体,向四五十岁中青年和低线城市下沉市场扩展,与B站、小红书从二十岁年轻人向三四十岁中青年扩展的策略形成差异化。